阅读本文之前,不妨先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坚持最久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运动?读书?写作?烹饪?摄影?还是打游戏、刷手机?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就像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看法。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我们再来看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人明明很多方面不如你优秀,但TA就是人生赢家?
很多人付出了不少努力,但10年里没有坚持下来,最终还是一无所获。
我们总是急于责怪自己没什么进步,却无法意识到是策略出了问题。之后,我们又会重蹈覆辙,还幻想着能看到一些成效。
开篇前的最后一问:如果你的付出没有产出什么结果,再大的决心也毫无价值?你认同吗?
带着这些我们想要获得更好的生活的疑问,我们一起走进《微习惯》,探索问题的源头。
01
为什么很多人难以养成好的习惯?
我们要明确一个点:人的身体操作系统原则上是节能的,就是不愿意做很困难,很复杂的事情,天生会逃避,这是很正常的,人类天生有懒惰的基因。
这就是为什么看似很简单的东西,看似很容易做到的东西,我们没有去做到的原因,这不是某一个个体的问题,这是绝大多数人的普遍性问题。
为了节能,让直觉多行动,人类进化出了习惯,只要一个东西习惯了,那么就可以做到节能也高效。
比如我们一开始做表格做PPT,肯定非常不顺,那是因为没有形成习惯,形成肌肉记忆,后来次数多了,形成了习惯,就不会觉得麻烦。
做饭也是一样,刚开始特别谨慎,害怕开火,不记得放调料,但习惯后,开火,放油,放葱姜蒜,仿佛是一气呵成,这些动作都是无意识产生的。
如何养成习惯?答案就是利用微习惯,用一些特定的方法,养成习惯,那么我们在运动、学习、工作时,就不会那么痛苦!
02
拆解微习惯的工作流程
所谓微习惯,就是新习惯大幅缩减的版本。比如,你把每天做100个俯卧撑缩减成每天做1个,把每天写3000字缩减成每天写30个字。像这样把一个习惯大幅缩减成小得不可思议的步骤,就叫做微习惯。
我们来拆解一下微习惯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原理。
微习惯养成策略包括两个部分
设定微小到不可思议的目标+在微目标的基础上自由地超额。
微习惯的两大原理
大脑的工作原理
培养习惯的过程,其实就是改造大脑的过程。每养成一个习惯,大脑就会建立一条神经通路。随着你不断重复,这条通路也就越来越宽、越来越深。
那怎么去建立并强化这个神经通路呢,非常简单,就是不断地重复,重复到足够多次。
所以不要小看微习惯的小目标,它让重复变得容易,悄无声息地就改造了我们的大脑。
意志力的工作原理
意志力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意志也是消耗能量的。原来培养习惯制定的目标很大,那么做完这个目标是需要消耗意志力的,意志力处于高消耗状态,人是很容易疲惫、难受的,就很难长期去维持一个行为。
微习惯之所以能成功,关键就是运用意志力,又让意志力处于低消耗状态。
我们来看两个生活中的小案例:
第1种就是喜欢吃瓜子的人,大脑在无意识的嗑瓜子吃瓜子仁,此时大脑的工作原理只有两点:把瓜子拿在手上,把瓜子壳剥开就可以吃到仁,这是最简单的头脑原理,你很快就可以看到结果,所以我们的大脑处于在一个兴奋的状态,剥一壳就见仁,因为很快就有成效。所以喜欢吃瓜子的人都会说一句话,越吃越爱吃,简直停不下来。
第2种,牌桌上下不来的人,不论是玩麻将或者玩扑克牌,一圈下来很快就可以见到成效,如果上一局结果不是很好,那又可以开始下一局,在下一局当中又可以进行大脑的博弈,在如此反复的过程中,一直都是处于有结果且挑战又有期待的状况。
所以,微习惯策略之所以有效,从根源上讲,正是因为它符合大脑的工作原理和意志力的工作原理。
总结起来,微习惯就是你强迫自己每天做的微不足道的积极行为。微步骤每次都能有效果,而习惯来自坚持,所以它俩注定要在一起,塑造你生活的不是你偶尔做的一两件事,而是你一贯坚持做的事。
——安东尼·罗宾
03
如何培养自己的微习惯?
拿破仑·希尔说:“我们每个人都受到习惯的束缚,习惯是由一再重复的思想和行为所形成的。因此,只要能够掌握思想,养成正确的习惯,我们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且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到。”
把微习惯融入生活
微习惯的本质决定了它几乎不会让你在还没做的时候就感到困难,这个重要的优点在你超额完成任务时更为显著。
作为一名咨询培训师,我的课题就是理解,每一个来访的个案都是我需要理解的课题,从来访者困扰的问题开始,到“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逐步溯源。我在理解的过程中,开始了我的微习惯练习,每日的咨询功课“事件、反思、觉察、行动”,这四个主题,很小,很微小,这个小小的写作微习惯开始了我的觉察、写作练习,你看到这张截图,是近两年的觉察练习583天,是583次的自我反思与进步。
你坚持最久的一项事情是什么?
当你决定以一个俯卧撑开始,然后再以同样的方式继续时,你会感知到难度显著下降了。在任何计划中,设定微目标都是降低感知难度的最佳方式。即使是从做小的事开始,你也会有脚踏实地的感觉,一旦你迈出了第一步,就算处于运动状态中了。你会像我一样发现正如牛顿(物理学)的运动定律所示,一旦开始做就很难停下,当然,保持前进的难度也很大。此外,没有什么比亲眼看到自己采取行动更能激励和鼓舞自己的了。把所有这些融会贯通,我们就得到了一个新等式:
一小步+想做的事=较高的进一步行动的可能性
迈出这样的第一步往往可以彻底粉碎第二波阻力,尤其当你有类似经验时,开始行动以后,阻力就会少很多。你能猜到原因吗?想想大脑就知道了。
现在就开始你的微习惯练习吧
第1步:选择适合你的微习惯和计划
不超过4个(建议2~3个)
一周弹性计划(推荐)
从一个习惯开始,使用微习惯策略一周时间,然后进行评估并选择一个长期计划。
在日历上标出一周计划很重要,这能让你切实履行计划的那一天所需完成的任务,不可中断。
第2步:挖掘每个微习惯的内在价值
列好习惯后,看看你为什么想要实现它们,不断地问下去,直到形成循环和重复为止,因为这时候你已经找到了核心。深入挖掘。有些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所以尽量选择最相关的。
第3步:明确习惯依据,将其纳入日程
选择运用哪一种依据都取决于你(想要)的生活方式。
朝九晚五规律:根据时间来选择习惯
日程比较灵活:根据行为方式来选择习惯
第4步:建立回报机制,以奖励提升成就感
经验:在此过程中要让自己感到快乐。快坚持不下去时,给自己一点奖励,休息一下。
我们会用意志力来强迫自己做出积极的举动,所以回报能激励我们继续行动、帮我们恢复意志力,来让我们坚持良好的微习惯。
如果你想更加幸福,享受成就感是让自己对生活满意的最有效的策略。
学会爱上延迟满足的感觉,对之后更大回报的期待是回报的一种形式,它能对你进行抑制,让你不至于现在就去兑现小回报。
第5步:记录与追踪完成情况
当你想到某件事时,立刻把它写下来,一定要手写在一个你能看到的地方,才能将其重要性放大。
不管你选择什么策略,睡前再检查自己是否成功。如在白天就检查完毕,完成任务的感觉会降低你继续进行额外工作的动力。
一开始就写下微习惯,然后随着计划进展检查进度。
不要设定任何含糊的目标。含糊的目标或习惯缺乏明确导向,毫无意义。
第6步:微量开始,超额完成
超额完成一件事情的基础是这个行为习惯已经存在。
微习惯绝不会阻碍你进步。
第7步:服从计划安排,摆脱高期待值
经常对自己有较高的期待值是很有价值的,因为这能提高你的目标上限。并不是信念提升了你完成任务的能力——而是它提升了你不断努力的意愿。
把期待值和精力放到坚持目标上,而不要对任务量抱有较高的期待。生活中最强大的武器就是坚持,因为这是让行为转变成习惯的唯一途径,而且当非习惯变成习惯,也就意味着你确实从与大脑对抗变成与其合作了。
第8步:留意习惯养成的标志
8个小锦囊
懒惰比行动要容易的多,最后还有八个小锦囊和你分享,在遇到难题时就逐个打开吧。
1.绝不要自欺欺人
2.满意每一个进步
3.经常回报自己,尤其在完成微习惯之后
4.保持头脑清醒
5.感到强烈抵触时,后退并缩小目标
6.提醒自己这件事很轻松
7.绝不要小看微步骤
8.用多余精力超额完成任务,而不是制定更大目标
最后,微习惯没有截止时间
“你能在21或30天之内养成一个习惯”是一种常见谬论,有些书的理论完全建立在这个错误概念上。
真相更残酷一些,而且更难预测-习惯的形成需要18天到254天,具体要视习惯和个体而定。
在开篇提出一个疑问,为什么有些人明明很多方面不如你优秀,但TA看上去为什么是人生赢家?在评论区留言,小编解答还有福利赠送。
微习惯策略没有具体的截止时间,因为我们并不知道形成一个习惯需要多长时间,但我们要寻找的是行为变成习惯的信号。
哪怕,从每天只做一个俯卧撑,每天只读一行书开始。
作者 | 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