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电影院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有一个小孩子在我旁边说:“妈妈,他们可以回家了对不对呀?”然后那位年轻的母亲用她那稍微带着一点哽咽的声音说道:“是啊,他们可以回家了。”
回家,在如今的我们听来是一个多么平常的词啊。累了我们可以回家;饿了我们可以回家;受委屈了我们也可以回家……好像家就一直在那里,从来没有变过,好像不管你走多远,都始终有人在家里等着你,等你回家。
这部电影可以说是中国科幻电影的一部里程碑式的大作了。不同于好莱坞的电影,在《流浪地球》中没有所谓的Super hero,有的只是一个个平凡且渺小的人。这里没有一人之力力挽狂澜,有的是饱和式救援的不懈努力。5000台发动机共运送了7万6千个火石,派出了40万2千6百人,这样把重新点燃发动机的可能提到最高。这,就是群众的力量。
最为贴近现实的一点是:不是所有的死亡都有意义,死亡,就是死亡。在灾难下,生命何其渺小,没有谁会为了另一个人的死去悲痛超过五分钟。我认为,这也是这部电影相较于以往中国电影的最大突破口。
电影中有一段场景是这样的:
老师问学生希望是什么,然后学生回答:“希望是我们这个时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是我们回家的方向。”
是啊,像钻石一样的珍贵的,是回家的方向啊。
当主角在绝望中喊出:“让我们点燃木星!”的时候,我的内心深深地被震撼了。当救援队队员为了让韩子昂多活两分钟而牺牲了自己时,我的眼眶湿润了。或许有人会说这是傻子一样的行为,我不否认,但在这傻子一般的行为背后,藏着的却是对于希望的不懈追求,对于生命的爱和敬畏!
在城市一座座的被摧毁,地球即将坠入木星之中的时候。Moss执行了联邦政府的决策,带着空间站飞走,带着人类文明的“火种”,飞向下一个家园。这的确是最好的选择了,可生命最后的倔强不允许就此离去。
你知道为什么加加林时代不允许带酒上来吗?
一把火烧掉了所有的“火种”,带着空间站飞向木星,帮助救援队点燃木星,拯救地球。刘培强中校便是这生命最顽强的力量。是人类,最后的倔强。
不管结局将我们引向何处,我们选择希望。
这是人类最后的选择。地球,正式开启了为期2500年的流浪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