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读完就忘怎么办?
一本书往往有很多内容,但这些知识点未必对你都有用?
如果一本书能有一个知识点对你有用,那么就够啦,值回书价。
带着问题去读
一般人读书都喜欢跟着作者的思路走,就像猪八戒吃人参果,吃完了也没尝出味道。起码应该先看看长什么样子,再问问有什么味道,告诉自己这是人参果,再吃也不迟啊。
读书也一样,先看看封面,介绍,序言,目录,想想要解决自己实际中什么问题,再看也不迟啊。
如果看完一点感触也没有,或者转头就忘,那才是浪费时间。
图书前先问自己两个问题:
1. 我想解决什么问题?
这是将读书的目的显性化,带着问题才能找答案。
比如说,你都高中了却拿本小学数学看,这不很浪费时间吗?
2. 这本书能给我提供什么?
如果实在找不出目的,但又觉得读起来对你有帮助,可以再看下去,可能你的知识体系概念还不是很清晰,但起码你要知道作者写这本书是为了阐述什么观点或者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如果读的过于晦涩难懂,赶快放在一边吧,你和它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如果读完后,还是不确定自己有没有理解,就用自己的话把书中的知识点重述一遍,你就知道自己到底懂没懂了。
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效果才更好
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往往有一些知识体系不完善,自己想要做的更好。
比如,时间管理方面、写作方面、人际交往方面......
当我们确定了想要加强的方向后,应该刻意去挑选相关方面的书籍去读,建立并完善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体系。这样你才会对相关方面的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ps
一个找书单的方法:
比如你想找时间管理方面的书单。
百度搜索:书单(空格)时间管理
就有很多书单可以挑选。
学会输出才能记得牢
找到自己的方式学以致用,才能烂熟于心。
在每一次输入输出中不断循环,可以使你的理解更全面,记忆也更深刻。
同时在不断地分享中你会找到乐趣与成就感,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使自己能长期坚持下去,读书更有动力。
“一个人走的快,但一群人才走得远”
书友之间相互学习,是拓宽视野的绝佳机会,见到牛人你才会更有目标和方向。由于每个人焦点、经验、角度都不同,你可以将各种独到见解都融合起来,使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
红皇后效应:双倍奔跑。不只是付出更多时间看更多的内容,而是输入、建立知识体系,输出同时相结合,形成加倍成长。
分享平台(输出)可分为线上和线下。
线上:
文字的有微信公众号、简书、微博、知乎和豆瓣等;
语音的有喜马拉雅、荔枝FM等。
线下(还可以增加公众表达能力):
演讲社(头马俱乐部)、读书社(拆书帮),学习型社群(BetterMe)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