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晚一节排座位,位置的编排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因为小组的组合是由组长和组员自主进行双向选择,到课前才基本确定。故只能在教室临场根据小组内孩子们身高、性格、学习习惯等情况作出调整。目光落在小K这一组时,我的思绪停顿了一下,想把他放到讲桌边。
于是我先表达了想法:“这个组里我想抽个人出来坐在讲桌边上的位置,还记得这是班内的什么座位吗?你们推荐一个。” “首席座位!给进步最大的人!”得到了孩子们如期的回答。
我笑意盈盈的目光落到他的位置上,但他全程在和推荐他的同学推搡。于是我下指令:“小K,你到前面来”。第一遍,他目光注视过来,但身体未动。“小K,你坐这个位置来。”,我指了指座位,顿了几秒,其他同学的目光也集中到他身上,可他不动,冷冽的神情开始浮现在脸上。第三遍,我的声音高了几个分贝,他仍旧坐着,目光不看我,只似空洞地盯着课桌前,喉咙滚动了一下——他在紧张。其实我也在紧张,也在拼命按捺自己的怒火,权威受到挑战的念头已然出现。继续等待,没有动静。
“不接受安排,就请先到后面站着。”他总算起身,站到了后面。其他同学面前,我给自己找台阶下:“尊重老师是第一位,课堂上,老师的安排希望大家能听从,如果有任何异议,可以私下沟通……”
〈二〉
其他孩子的座位安排妥当后,我把他喊到了教室外面。先是用语言重现了一遍他的行为,再从一名老师的立场指出了他的不当,说话过程里,双眼瞪视,语气里表现出了不容质疑的怒意。他沉默,不知在我第几遍问到为什么不愿意坐前面时,他突然声音清晰,似是咬着牙鼓着十足的勇气喊出来的:“因为我没用!我不配那个位置!”随之眼眶泛红,快速把脸转到旁边。我蓦地被闪电击中一般,怔了几秒,语气也软下来。
“为什么会这么觉得呢?”显然背后有“故事”。他又陷入沉默。此时,铃声已经昭示了下课又上课,我也被电话催着要去忙其他事情。得先结束这个对话,给他时间缓冲,也给我时间思考。但不能就这样让他去教室,继续站后面。
“你知道吗?每当老师谈起你,我脸上总是笑着的,从初一到现在,我看到了你身上太大的进步。所以不管你经历了什么,谁对你说了轻视的话,我坚决不同意!老师和同学们都没这么认为你,你也绝没有资格这么讲!”这是我的刺激法,面对男孩子,我总是希望激起他们的斗志。
“现在,请你先进去上课,是继续站着吗?”我退步,他还是沉默着。
“先在后面坐下来,好好想想自己今天的行为,你怎么觉得自己没用,座位问题如何解决……晚三下课到我办公室来。”
〈三〉
晚三铃响过,他如约到了办公室。我在埋头批改作业,“想好了吗?想好了主动跟我说。”等来的仍旧是沉默,他的身体也在慢慢转移方向,从正对我慢慢斜成了45度,看向窗外。良久,未见动静,等他的主动可能比较难了。
“对于今天排位置时的行为,你觉得自己做得怎样?”
“不好。”
“不好在哪里?”
“没听从老师的安排。”
“没听从老师的安排背后显现的是什么?就如你现在跟我讲话的姿态,身体面向哪里?”
他身体稍稍正了正,“没尊重”。
“那这件事情是不是有更好的处理方法?你觉得是对老师作出的安排公然抵抗,还是课上作出回应课后再跟老师主动沟通,会得到更好的结果?
“第二种。”
“好。第二个问题,你为什么会觉得自己没用?”迎来的还是沉默,我转换了问题:“从什么时候开始萌生这样的想法的?”
他似乎开始认真回忆,我盯着他,给他时间。“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时候。”
“是考试让你感觉自己没用?”我脑子里回闪了他那段时间的表现,但依着对他的了解,应该不至于因为成绩挫败成这样,将疑问问出了口。
“不是”,他嘴巴微启,吐出两字。
“是在考试之前。”他似乎还在认真思考和回答我的前一个问题,这个补充倒让我对这场谈话更加自信起来。
“那是考试之前发生了什么?”疑问语气。
他眼睛一眨,表示默应。
“你能跟我说说吗?”
持续地沉默……
等不来答案,我只能继续发问:“是因为老师?”
摇头。
“同学?”
“不是。”
我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那应该是他爸爸。带着迟疑,我继续问:“家长?爸爸?”他一一摇头。
我更加疑惑,更生好奇,但是心底似乎闪过一份隐隐约约的答案。我把自己的猜测隐去,继续装不知道,很疑惑地提问:“既然是考试前,那应该是在学校或者放假在家呀,怎么会……”
“是在网上”,得到答案,离心底的猜测进了一步。
“涉及几个人?”
“……个。”
声音低得我听不见,只得重复再问。
“一个。”
答案明了了。
“那他对你说了什么让你觉得自己没用吗?”
“不是,是我自己这么认为的。”
“那就拿出行动来向他证明,也向你自己证明,你能行,你并不是没用的!”
“证明不了了。”
“你是指他不在这里?”
点头。
“你错了,这是时间问题,拿出你的行动来,虽然可能无法在他面前证明,但是不代表你的消息不会传进他耳朵。”
没有答话。
“他……是女孩子吗?”
沉默。
“现在不愿讲没关系,首先我希望你能信任老师,如果觉得不好意思,可以通过书写的方式。”
“我不想说。”他低语。
“对于这个话题,老师其实还想跟你多说一些。老师从你这个年龄长大,也体会过你们的一些感受,所以我是希望你能跟我说说的。”
“我不想说。”
“不想说也没关系,我想告诉你,什么样的男孩子会更受欢迎……”
(此时我的内心表情一定是笑cry,受不了自己,多么锲而不舍的啰嗦。)
时间近十点,就寝铃响过半小时了,我没吃晚饭的肚子也在咕咕抗议,对话拖沓下去可能也不会有太多的结果。
“那第三个问题,你的座位问题,现在坐在xx后面,你能确保自己上课不跟他讲话吗?”
“可以”
“如果没做到怎么办?”
“随老师处置。”
“我不需要你的随便,你得对自己负责。好好想,明天晚上继续来找我聊。” 暗笑,找着喊他继续谈话的借口了。
几十秒消极抵抗引发的一场对话,一次解决不了,那就再继续,行为背后的挖掘真是不可思议。
记于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