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小时候,最期待的便是新一年的到来,年少轻狂的日子里,总希望能快快长大,脱离父母的掌控,见见大世界,做很多从前做不了的事。
等到长大后,却越来越害怕新一年的到来,特别是年末年初那几天,极度排斥翻朋友圈,看到大家总结一年的成长收获,信誓旦旦立下新一年的计划,总会不免想到自己。
这一年做了什么呢?然后发现,好像去年定下的目标,一个也未实现。用四个字形容过去一年的生活,只剩“事与愿违”。
后来,联系到了好久不见的高中同学,我才知道,原来大家都差不多,一样的落寞失意,一样的疲于现实。
不婚主义者小A没能拗过家人的催促,和一个没有感情基础的男人结婚了,现在是个家庭主妇,每天在家里和婆婆斗智斗勇;小B没能实现歌手的梦想,听爸妈的安排,进了一家私企过朝九晚六的打工人生活。
大家的生活,好像应证了北岛的那句话——
“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我渐渐明白,其实成长就是一个逐渐接受自己平凡的过程,接受自己可能没有天赋,接受自己离梦想还有很大差距,接受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你不一定能抵达终点。
然后在明知这些残酷的真相后,依旧在夜深人静时收拾好行囊,等天亮后再重新上路,义无反顾。
二。
周国平曾把人生的成长归纳为三次——
第一次是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的时候;
第二次是发现再怎么努力也无能为力的时候;
第三次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去享受平凡的时候。
但接受自己的平凡从来不是一件易事,特别是从小就被教育要“出人头地”的我们,更是视平凡为耻。
作家梁晓声曾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年他受邀参加某著名高校讲座,在五六百人的公开场合,一名大一男生对他说,“如果在三十岁以前,最迟在三十五岁以前,我还不能使自己脱离平凡,那么我就自杀。”
梁晓声问他,可什么又是不平凡呢?男生答道:“比如所有那些成功人士”,“具体说来?”,“就是,起码要有自己的房、自己的车,起码要成为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吧?还起码要有一笔数目可观的存款吧?”…
我想这名男生的言语虽然偏激,却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对“平凡”的看法与定义。大家似乎将平凡等同于没房、没车、没钱、没社会地位,对于”平凡"一词,掺杂了越来越多的盲目、功利与偏见。正如著名学者、国学大师梁漱溟所说,“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就是错把欲望当志气”。
其实平凡从来不是什么洪水野兽,我们大多数人,最终都要回归平凡,这个世界上能成就不凡的人,只有那极少数的1%,如果不能尽早接纳平凡的自己,往往就会陷入日复一日的巨大痛苦与自我怀疑。
我曾经是一个极度痛恨自己平凡的人,我热爱写作,却苦于写不出伟大的作品,每每看到别人的优秀,总是会陷入无止境的自嘲,自嘲自己平庸,没天赋,没能力。后来,从自嘲变为了逃避,为了逃避自己的平凡,我转行做运营,不再接触文字。长达几年的时间,不正视自己的梦想,做着自己不那么热爱的事。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这种逃避,并未让我收获任何想要的快乐与轻松,相反,看到其他人都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羡慕与苦涩与日俱增。
后来我辞掉了薪资待遇尚可的工作,又提起了笔,虽然依旧写着无人问津的文章,但这一次,我与自己达成了和解。又有什么关系呢?哪怕穷尽一生依旧实现不了理想,但写作这件事本身的快乐,足以照亮平凡的生活。
我们也许成为不了诗人,但我们可以做诗一样的人。
三。
《传承者》有一期,几十个来自山西稷山的农村孩子表演了一出高台花鼓,孩子们动作整齐划一,赢得满堂喝彩。但事后却遭到了台下青年评论员的质疑,认为节目的群体性太强,面孔单一,没有个人英雄,让人记不住。
对此,陈道明勃然大怒,他反驳道——
“每一张脸怎么会是一样的呢?是你没看见他们每一张脸的样子。世界上没有这么多主角,大部分人一辈子可能要甘于寂寞,甘于平庸,但是,请不要打击他们的努力”。
是啊,我们这一生,就是要有一种甘于平凡,甘于寂寞的精神准备,陈道明跑了七年龙套,才有了如今的出头之日。可还有更多的人,或许一辈子都无法成为聚光灯下那个万众瞩目的Super Star。
但即便如此,也依旧不妨碍他们仰起头颅,认真努力地过好每一天,并为此感到骄傲。
《奇葩说》有一场议题是,「终其一生只是个平凡人,你会后悔吗?」
我想说,不会,因为我努力过。而这,胜过一切意义。
关于作者
西二,媒体人丨写作者。
记录生活,分享所见所思,用温暖的文字治愈你。
公众号:@西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