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净尘埃的田园中,爱是透明的,连惆怅也有了淡淡的暖人的情味。——题记
本是由于作业要求才无奈翻开《边城》,如今读完后想要诉说着什么,却发现难以下笔。
令人微微诧异的是,文章的语气颇为平淡。茶峒,小溪,溪边白色小塔,塔下一户人家,家里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太阳升起,溪边小船开渡,夕阳西沉,小船收渡。如山间的溪水清流婉转 ,如天上的白云轻飘悠然。
不知为何想起陶渊明曾费尽苦心幻想出的桃花源,芳草鲜明,落英缤纷,阡陌交通,怡然自乐。偏僻的村庄,朴素的景色,长寿的老人,娇羞的少女,慵懒的黄犬。一切都是那么和谐,那么安详,却是至上生活的真谛。没有俗世的喧嚣,平淡之中却有着无言的沧桑。
这样的美好竟会出现在沈老的文字中。
朴素的边城小镇,连人们之间的爱都是淳朴的。摆渡人的孙女爱上了才船总的二儿子,船总的儿子对摆渡人的孙女一见倾心。没有庸俗的山盟海誓,没有门第的重重阻碍,有的只是少年为少女吟唱的情歌,有的只是少女面对少年时目光里娇羞的躲闪。
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众多鲜明的人物,甚至纯真的爱情也只是刚刚萌发,而没有如炽热的火焰。他们的爱情会磕磕绊绊的前进,他们的生活依旧会平淡的波澜不惊。
如果没有那场暴风雨。
这场风雨带走了渡船,带走了翠翠唯一的亲人 ——祖父,带走了二老的哥哥,也带走了翠翠的如意郎君。到此,作者想突出的主题才渐渐浮现——那来自洗净尘埃的田园中的纯真的爱。
因为爱,祖父操劳一生,始终不肯收过渡人的钱;因为爱,少女重新对生活有了诠释,明白了平凡生活中的不凡;因为爱,哥哥放弃了心中狂热的爱,为了成全弟弟而毅然离开;因为爱,弟弟也踏上了征途,去寻求那个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因为爱,翠翠守着摆渡船,守着心中那个日日夜夜盼望归来的男人。
这些都是冷漠的都市人难以理解的爱。平淡,却又拨人心弦。
琉璃般透明纯粹,美得让人神往,脆弱得令人心疼。
为这样纯真的爱情而感动,为这样顽固的坚守而感动。也许阅读这样的故事的意义不在于了解故事是否完结,更重要的,是体会那样并非桃源却脱离尘世的美好,感受淳朴透明的爱情,感受淡淡的暖人的情味。
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
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来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这个人也许永远也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