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小朋友6岁时,学校的创新杯数学竞赛,他得了三等奖。知道成绩那天,他躺在家里沙发上打着滚,自言自语:“我以后改姓了,我姓马。我要做一个捧杯人。”开始我有些糊涂。后来清楚我的小孩儿和那个小孩儿同名不同姓,而那个马姓的小孩儿是比赛的第一名,捧了一个大奖杯回家。
第二年7岁,学校的作文比赛,小朋友还是得了个三等奖。和我家小朋友一块长大的邻居女孩儿欣欣比他高一个年级,得了年部第一名,也捧回了一个大奖杯。小孩儿满脸的羡慕:“她还挺厉害的呢!”而这一年的数学比赛,我家小孩儿得了二等奖。
第三年8岁,这一次的数学竞赛是他发挥得最棒的一次,错了一道小题目,得了97分,拿了一等奖。可是这次的奖杯还是被别人捧走了,这一次是本班的一个林姓小孩儿,得了个100分。
第四年9岁,这一年的比赛,他又回到了二等奖。
前些天,我们那个邻居女孩儿欣欣和其他三个孩子一起代表学校参加辩论大赛,一路过关斩将,杀到决赛,并捧了大奖杯回来。为了庆祝,我们约好了去女孩儿家喝咖啡。四个大人,两个孩子,一面听着音乐,吃着甜点,品着咖啡,聊开了。小孩儿吵闹声不断,大人们欢笑声不断,聊着这么多年的友谊与趣事。我们从晚上六点玩到了九点多,回去的时候,小孩儿还是依依不舍。回来的路上,咱家的小朋友再一次感慨:“我身边的人,他们都有奖杯。欣欣捧了两个大奖杯了;马XX捧了两个;林XX捧了一个;吴X还碰过一个围棋奖杯呢,就我一次也没拿过。”如果你还不理解“失落”的含义,那么只要看看我家那小孩儿,瞬间就懂了。
今年,他10岁,五年级。在刚刚结束的比赛中,他获得数学二等奖,英语三等奖,再一次与奖杯无缘。
那天,他问我,为啥他就是拿不到奖杯,似乎这奖杯就是他的最大梦想。我绞尽脑汁,想办法让他知道,这个奖杯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可那只是我的一厢情愿的想法吧。我给他讲了几个真实的故事,就像当年的刘嘉玲和张曼玉,每一年只要有张曼玉的存在,刘嘉玲就会与影后无缘;就像当年的邓亚萍和乔红,只要她们参加同一个赛事,乔红就一定与冠军无缘。后来,我告诉他既然我们不是天才,那么我们就要选择一条漫长蛰伏努力等待的路。我给他讲了生活中的慢工艺,文火煲汤更有营养,手工制品更加昂贵,学习不能急功近利。
后来,小孩也给我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他说,就像我爸爸烤的面包,如果火大了,外面烤焦了,可是里面有的地方还没熟,根本就不能吃。
真是孺子可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