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紫千红一片绿,一动也不动” “三斤三两”等这些词语在春节前后逐渐成为人们词语,上个月在打开央视的一档节目《新闻1+1》,赫然看着新闻标题《彩礼真贵,爱情珍贵》,鲁西南这块并不出名的地方被大家所熟知,朋友打趣道,你们那儿出名了啊,是的,我的家乡就是位于鲁西南一个小县城,说实话,对于彩礼高,相亲多的这些事件,我确实见怪不怪了,以前我还以为全国都是这样,就像我们那儿过年家家必喝羊肉汤的风俗一样,我还以为全中国的人民过年都喝羊肉汤,其实并不是这样,作为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对彩礼、相亲这些现象早已习惯,身边的发小,老乡大部分都是通过在老家相亲,定彩礼,完成了婚事。
记得很小的时候,媒婆给村里一位姑娘说媒,双方家长都相中了,那就定彩礼钱吧,定了彩礼钱,也得定个日子,男方及家人要带着彩礼、礼品,一起来女方家,算是认门了,一般这个时候就是村里很热闹的事了,尤其对小孩子,更是难得的开心时刻,因为可以有糖吃了,还是和大伙一块“抢糖”,因为小时候农村条件有限,小孩子吃糖不是那么容易的,不像现在生活条件好了,随时可以去买,那个时候谁家嫁女儿、娶儿媳妇是要往地上撒糖的,小朋友就会到地上抢糖吃,比谁抢的多,反正我永远是抢的最少的那位,我也不太喜欢和别人抢,村里也会有好多人去目睹准新郎的样子,看看好不好看?个人高不高?这时的准新郎就像一件商品被大家评价(这么说确实不雅观,但事实确是如此),然后就开始听大娘大婶们议论男方给多少彩礼钱,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大概也就三四千块钱的样子,那时的三四块钱对于农村家庭也是不得了的,就这些钱有的家庭还得挨家亲戚的借。那个时候的自己不懂得爱情、婚姻是什么,也不知道相亲,彩礼意味着什么,只知道男方送来了彩礼,这门亲戚算是成了。但那个时心里就个想法,我不要待在这儿,我不想这样子嫁人(想想很可笑,那时候懂得什么啊)
我上高中的时候,我从小一块长大的邻居燕儿二十出头,也该说婆家了,当时我心里特别不情愿,自私的说她一旦嫁了人就没人陪我玩了,但是女孩子嘛就得走这条路啊,尤其辍学了之后,再说当时家里是非常反对女孩子在外面找男朋友的,怕不知根知底,被别人骗了,于是燕儿听从家里的安排回家相亲,由于她在外打工,一般快过年的时候回家,一回到家,媒婆就该一个个的来了,方圆几里的适婚的男孩子要要和燕儿的爸妈介绍一下,比如身高,家庭条件,工作情况等等这些硬件指标,因为过了年又要出去打工,所以要趁着在外出打工之前把婚姻大事给解决了,燕儿几乎每天都会相亲,有时一天要好几个,最后综合考虑,从见过的这些人中选择一个还算对眼的男孩,定下来之后要和媒婆说,然后定彩礼钱,之后双方父母见面,然后拿彩礼,认亲戚,整个过程连20天都不到,我很差异,问妈妈:这么短的时间怎么能了解对方呢,甚至只能刚刚记住名字而已,性格合不合、价值观相近不相近等等这些问题都不知道,这么就决定终身大事了是不是太草率了,妈妈说,在农村就是这样啊,哪有那么多时间彼此了解呢。我们都开玩笑说,家里人都是先结婚后恋爱。
我上了大学工作三年之后,弟弟也结婚了,像我这个年龄的女孩回家都已经是“老姑娘”了,在老家,男孩一般二十出头就该说媳妇了,女孩二十一二岁吧,过了二十三四岁都是大龄了,大龄青年无论说媳妇还是说婆家都不占优势,特别过了二十五岁基本上能让你选择的就不多了,所以我这个27的年龄在若是在老家,想找到恋爱对象真的很难。
再老家过年前后就是相亲,结婚高峰期,老家的彩礼也是从我小时候的三四千块钱到现在的八万多,有次在家吃饭和爸妈、弟妹聊天:
“听说晨晨定人家了,彩礼八万八”,我说:娜娜呢?
”娜娜啊,好像是六万六吧。那萍萍呢?我再问。
”萍萍是八万六”弟妹说,那个谁的女儿也说好婆家了,男方家里条件不错,再说萍萍条件也好,个子高,身材好,皮肤也白,给的彩礼钱多些,像隔壁的大军的女儿条件就没萍萍好,要的就少些。
我扑哧笑了,说,天哪,这怎么听着就像明码标价似的,爸妈都笑了,
弟妹说:可不是嘛,虽然“明码标价”听起来难听,但确实是这么回事。
我心里想,那以我目前的条件,市场价是多少呢。哈哈。。。,妈妈说,这就是现状,你不接受不行。
我说,我以后不想这样,我连对方都不了解,就让我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定下来婚姻,比闪婚还闪婚呢,妈妈说,那你就自己谈,你自己不找的话,可不还得回家让别人给你说媒去?听妈妈这么说,我心里,谈谈,我一定谈。
我一表弟现在21岁了,去姥姥家走亲戚,小姨就说谁有认识的合适的女孩给介绍介绍,我说,小姨,弟弟才多大,21岁就这么着急说媳妇,晚两年也不迟啊,小姨说,那可不行,现在女孩少,男孩多,都急着呢。你像我们村的谁谁谁,还不到20岁呢,他爸妈都着急了,你弟再过两年就太晚了,一定要提前说媳妇。 给你表弟说上媳妇,也就了了我们的一桩心事了。
是啊,对于父母,特别是农村的父母,对他们来说,给孩子盖上房子,娶上媳妇,就算彩礼钱高,借钱也得办,因为他们觉得作为父母这就是他们的义务和责任,不然,父母就当的不称职。我有时候虽然对这样的彩礼制度也不能接受,甚至有些嗤之以鼻,但对于我这样从小在农村长大,直到十八岁上了大学才知道原来外面的世界那么大,原来有那么多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学习,原来还可以认识那么多有知识有涵养有共同价值观的朋友,每当回到老家,被大娘大婶,叔叔大伯关心的时候,心里还是蛮感动的,他们虽然思想比较守旧,没有太多文化,但是很质朴,虽然农村的婚姻风俗有些落后跟不上主流价值观,但像我们父母、祖父母也大部分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结为连理,一辈子生活的也蛮幸福的,我特别祝愿每个明码标价的爱情和婚姻背后,都能有实实在在的幸福,而不是靠金钱维系爱情和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