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别人期待的自己
案例:最近报了一个很火爆的线上课程,因为学员众多,一个班就有500人,信息常常淹没在海量的刷屏中,不论是老师还是学员都有超高的积极性,为了鼓励和追踪学员的功课落实情况,还推出了打卡发朋友圈赢奖学金的规则。经过一年多的自我成长,我内心平稳了很多,心里比较明晰自己想通过课程得到什么?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所以对于老师的要求,我有自己的考虑和筛选,不求快,不求多,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我的这种佛系态度,被老师理解为不积极,不主动,三番五次私信给我,鞭策加鼓励。完全理解老师的煞费苦心,也感叹她的认真负责,和她沟通的时候,她没有任何指责批评,只是不断地劝说我如何去达成要求。她总会在那个当下让我感受到自己为没有达到她的要求而生出的愧疚感。这种感受会把压力提到嗓子眼,头脑发热,急切,想要放弃自己,成全别人的冲动。大脑里还冒出一个声音:去这么做吧。明明自己是有想法的,明明自己没有懈怠学习,为什么会觉得羞愧呢?
我反思这种羞愧感的来源,眼前出现的是父母苦口婆心的画面。那个小女孩被要求成为更优秀的邻居家孩子,被要求做三好学生,照片贴在学校的光荣栏里。我想要听爸爸妈妈的话,想要把自己变得优秀来取悦父母。我不可能每次都能达成他们的期望,失败了我关注的不是自己的感受,不是接纳真实的自己,而是在羞愧的情绪中鄙视自己,憎恨自己。
对于羞愧的补偿机制,我会很容易选择顺从,就像那个走进裁缝店的人,在镜子前尽量去配合那件衣服,直到穿出满意的效果为止,至于自己是不是舒服,是不是自在,我会忽略掉真实的感受,无意识地习以为常。
二、背离自己的信念
案例:COVID-19发生之后,我的工作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以前的面对面和人打交道变成了隔着屏幕去展现自己。直播是必然之路。团队开通了周六直播间,主管也极力营造各种便利条件和宣传为团队造势,慢慢地团队成员也陆续开始了自己在直播间的秀场。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我拨通了主管的电话,沟通自己直播的主题和想法。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的直播排上去了,可是直播前的小样练习却迟迟交不上去,我尝试了一下,发现问题一堆,一连几个星期就搁浅在那儿,没有任何动作。虽说没有人催促我,可是我头脑里一直盘旋着这个事儿,就连和团队联系别的事,我都能感受到自己深深的羞愧。这种羞愧的情绪让我变得局促不安,就像一把剑悬在空中,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去行动,可是行为上又不断逃避,总有否定的声音出来,人变得焦躁,烦闷,不接纳自己的无能,不接纳当下自己已做了当下最好的选择。
这种羞愧来自哪里呢?我觉得来自自我的信念价值系统,最重要的一点是诚信。人应该为他承诺的事情负责。上面的案例中,没有任何人逼迫我去做这件事情,是自己主动给出了承诺,后来却发现无力兑现承诺,这与我的信念价值观不符,内在便生出羞愧感。
对于羞愧的补偿,我预估依然会选择付诸行动去实施。目前处于这个拉锯战中,依然没能调整好状态,伴随羞愧感而来的压力最终会转变成动力,刺激我付诸行动,除非我的信念改变了,直播不再是唯一的出路,而现在,我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