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看风者》有感
最近选择麦家是想起假期在家看的一期《开讲啦》,里面主人公是麦家,他的演讲朴实中透露着智慧,很符合我喜欢的长者样子,偶然记起曾经火遍大江南北的一部电视剧《暗算》,也对密码学产生了好奇,就这样从图书馆抱回了一本《暗算》。
与当年火遍中国的瞎子阿炳不同,我印象深刻的,是里面的第二部《看风者》。讲述了一个有着资产阶级情调的天才女数学家黄依依,破译“光复一号”密码的故事。
密码与破译密码,听上去枯燥无比,但加入了一个女人之后,生动而又凄美。
黄依依很美,美得不像一个天才数学家;但她也很浪,浪得仿佛生错了时代。这样风情万种的女人,拥有智商和情商双高的女人,是那个革命年代,尤其是需要牺牲个人的一切去保家卫国的年代,罂粟花一样的存在。
破译密码是听死人的心跳!所有密码在它有限的保质期内是不可能被破译的,破译不了很正常,破译了才不正常。但你的职业却是要去破,你的命运由此而变得残酷又荒唐。
破译光复一号的过程,也是她逐步走向毁灭的过程。
从黄依依的出场,就似乎与破译没有任何关联。红红的唇,大胆而又热烈的目光,一件黑白细条纹相间的列宁装,时髦而妖艳。她作为曾经的冯·诺依曼手下的学生,业务和研究能力一流,拥有超高智商的人,必定有她独特的性格。
不管是开门见山的介绍自己,还是若无其事的挑逗安在天,不管是她不顾世人眼光的曼妙舞姿,还是她短时间内就解出了那两道考试题。
在她身上,天赋与乖张融合的天衣无缝。
密码是反科学反人性的。说到底,玩的是欺骗,是躲藏是暗算。在这个充满奸诈、阴险惨无人性的世界里,一个桀骜不驯、带点儿邪气和野性的人,才能更容易生存下来……
但她还是进入了701。不是为了国家需要,也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仅仅是因为她爱上了安在天。
因为爱,她想和他一起。就这么简单。
最开始的时候,她很快乐。因为他们时刻都在一起,一起工作,一起休息。当然这个时候的她,不可能破译出这个号称世纪之难的密码。她在701,一直打打闹闹,不断地追求着安在天。但安处长怎么可能接受这样一颗资产阶级毒草?
不断地拒绝,甚至是最后冷酷的骂她。
屋里的茶几上留了一张纸条,上面只写了一句话:安在天,我恨你!
得知安在天的妻子没有真的去世,黄依依就把对安的爱转移到了王主任身上。她需要爱,只有爱才能让她有温暖的感觉,只有爱才能给她向上的动力。
但没有人会同意。
组织立马把王主任处分。黄依依不懂,为什么破译密码就不能男欢女爱,为什么出了事情王主任要承担一切。
她不懂什么组织,不懂什么大道理,她只知道,自己连爱的权利,连承担责任的权利都被剥夺了。
她本就是一个风里长起来的罂粟花,但人们却偏要把她修剪成一支放进花瓶的康乃馨。
对于王主任的处分,很重。黄依依特意来求安在天,甚至不惜说是自己主动勾引他,但都没用了。组织需要的是有能力破译的人,不是搞资产阶级腐化的人。
她只能选择破译光复一号,她单纯地以为,立了大功就可以选择她想要的生活。
光密是我一定要破的,但不是为你。光密是我的,是我要证明你们可恶可恨的一个证据。
你可以放心,但你无法安心,因为你做人做事太狠!太毒!
她终于变成了所有人期待的样子,一头扎进了破译工作,每天高强度的工作,形象全无。
破译成功的那一天,她却没能如愿。
因为需要保密,被迫留了下来做了处长。她连最后的自由也失去了。
最后行尸走肉的黄依依死的异常简单,一场意外。701一个传奇的人物,就此画上了句号。
那个年代,为了国家利益,为了集体利益,大多数人都选择牺牲自我。连组织包办的婚姻,女孩子都觉得光荣无比,认为是为革命奉献了自己。当所有人都把革命放在第一位时,黄依依却活出了一个正常女人的样子。
她是幸运的,因为她有过人的天赋,这样的天赋保证了她有一定的自由可以展现最真实的自我。很难想象,如果黄依依是一个普通的女工,她还会有这样惊世骇俗的举动么?
她又是不幸的,过人的天赋让她进入了一个国家最机密、纪律最严格的地方。在这里,她得到了最高的荣誉,却失去了应有的快乐乃至性格。
她破译出了最难的密码,却破译不了自己无怨无悔的爱到底错在了那里。
那时候我对从事的职业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憎恨与绝望。憎恨它的残酷无情,也绝望于它的残酷无情。
如果不相信有天堂,那么她的爱情应该寄托于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