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一开始对这部片子是有抵触情绪的,也许是因为几年来被国产电视剧,电影给影响了,觉得这种片子必须要有一个雷点。
在这部类似于家庭剧的电影中,应该有一个酗酒如命的父亲,或者嗜赌如命的母亲,再者争夺宠爱的姐妹,然而,这部片子真的什么都没有,简单的一家三口,简单的故事起因,就如同我们都可能会经历的搬家换住宅一样,如此单调,却也如此贴近生活。在这个女孩身上我仿佛看见了曾近的自己
因为搬家,女孩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其实没有势利的老师,也没有拉帮结派的同学,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其自然,似乎故事到这里就可以了,那么,全剧终。
可惜,没有,因为乐乐和忧忧迷失在茫茫记忆之中,女孩开始表现出了对周围环境的抵触情绪,思念过去的日子过去的伙伴,也许在一个成人的视角里,女孩显得矫情了,毕竟周围的一切恍若原样,周围展现出的还是友好和爱,然而在我们经历了一段叫做成长的时光之前,孩子仍然只是孩子,长大却是一件很突然,让人措不及防的事。
女孩的成长引出的问题是:面对成长,不同的情绪如何控制我们的意识,我们该应当如何应对和管理情绪。电影中有五个小人:快乐、悲伤、厌恶、恐惧、愤怒。
很多人会喜欢Joy,因为它代表快乐。正如一开始,Riley的父母希望她永远是个快乐的女孩,妈妈也总是告诉她要保持微笑。然而,快乐,并不是生活的底色,它也不过和sadness一样,是生活的调剂品。
我们何尝不是那个小小的Riley,面对很多事情,不仅仅是只想表达微笑和正能量,还有悲伤和恐惧,然而因为对父母说法的认知,只能花许多时间在外界表现出欢快的样子,因为这才是一个好孩子,一个快乐的天使宝贝。可是,孩子需要成长,需要独立背负那些负面情绪,才能逐渐成为一个独立、自由、理想的个体。
在心理学实验中也表明,过分乐观的思考极大可能会妨碍我们的情绪管理和共情能力,虽然那些积极乐观的的人在自评会觉得自己更善解人意,更有同情心,但实际上,他们体察他人情绪的能力必忧郁的人更低。
这一点,倒是在我的身上有体现呢,小时候喜欢隐藏自己的情绪,觉得哭泣和恐惧都是错位的,表现在大人眼中更是一种失败,结果带给自己的却是更难以明说的悲伤。哪有什么永远的正能量和乐观,儿时,我们不懂情绪管理,只是假装表示欢笑,为了赢得那一颗颗糖果,长大后,我们学会了情绪管理,但是展现出来的欢乐却不再只是为了那些许的糖果。
蓝色代表悲伤,在这一部关于丧失的电影里,sadness才是真正的主角,当Riley离开曾经生活的地方,她被悲伤笼罩着,她在和家乡道别,也在和自己的童年道别。悲伤是一种缓慢的,淡淡的感情,而且悲伤是一种不会传染的情绪,它仅仅属于个体,当你感到悲伤时,很多人会劝你,忘掉悲伤吧,想想快乐的日子。
但其实,悲伤是不会消失的,你只能选择面对,而现在的我,有时候竟然也会选择让自己陷入悲伤的情绪中,不再是想要立刻逃避或克服,而是让悲伤留住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选择封闭自己,面对现实,反省过去,体验独一无二的生命。也许这就是成长,不是立刻把眼泪擦干,而是让它放肆地流下。同样的,在加州伯利亚的研究表示,悲伤的状态造成的大脑变化,会是的一个人的记忆更深刻,收集信息、细节能力变得更强。
起初,乐乐一心想给Riley带来快乐,忽视sadness,甚至想要放弃它,但是没有哪种情绪是不重要。之前,乐乐在记忆深渊发泄完了才发现一个快乐的核心记忆是在sadness出现之后才产生的,这很重要,而且,他们两个发光相同,意味着他们可能是双胞胎。
片子很棒,让我的重新想到自己的童年。想到那些因为要保持微笑而做的那些sadness的傻事。希望现在正处于童年的孩子能够勇敢面对自己的情绪,不要再背上错误的思想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