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钧先生在台湾散文八大家当中成就最高,在海内外享有盛名,被誉为“一代中国人的眼睛”,是台湾散文“崛起的山梁”。他的《作文七巧》、《作文十九问》和《文学种籽》,为青少年写作释疑解惑,风行台湾和香港。
《作文三书》系列读书笔记如下:
通过《作文七巧》和《作文十九问》的学习后,发现作文也没那么难写嘛,而且写文章的压力已经大大减少。于是作者乘热打铁,《作文种籽》出炉,精简易懂地从一些文学理论方面入手,意在给我们种下一颗文学的种籽。
这本书虽说是引导学生登堂入室的,但对在职场的你,即使以后无意于从事文学创作或成为作家,同样大有裨益,很有启发。
1. 语言
通常我们所说的写作,就是把内在的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
内在语言是心灵的活动,无从和别人交流,面对面还可以察言观色,距离远了十分隔膜。心心相印和灵犀相通事偶然的事情,而且双方所了解的不完整,更未必可靠。
内在语言是心灵活动,外在语言,书面语言是物质符号。物质符号能使别人听见看见,使听见看见这符号的人知道你的心思意念。
写作是把心思意念转化成物质媒介,这个露出外面的物质必须对藏在里面的心灵非常忠实,如果修饰能增加忠实,修饰是必要的,如果修饰能招致虚伪,修饰就是多余的。过分修饰,无论文言或白话写作都足以伤害作品。而白话文学更不容矫揉造作、雕琢堆砌,那不仅伤害作品,也伤害了语言。
2. 字
写作是把内在语言转为书面语言,“书面语言”是文字,是有组织的文字,是经过组织能够使作者表达心灵的文字。文字是一种媒介,对学习写作的人来说,它是一种工具,可以操练使用以发挥它的性能。
现在为了方便,把字词合并讨论,字和词的界限并不严格,是作家眼中的字词,而非文法教科书中的字词。写作,最基本的要求,是作者能识字用字。
一个字可以分为字义、字形、字音三部分。三者字义最为重要。字形是教人看了知道是什么意思,字音是教人听了知道是什么意思。字义有“本义”和“引申义”。本义是这个字本来的意思,是刚刚造出来时的用法,后来用来用去,它的意思扩大了,用途更广了,于是产生了引申义。
作家用字要善用本义,要善用引申义,要善用字形来帮助表达,善用字音来帮助表达,要善用某些字的历史文化色彩来加强表现效果。
3. 句
在一套有组织的文字里,句子可能占重要地位。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完整的意义。这意义,是那个叫作品的建筑物之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靠句子与句子的联结与辉映,作者得以实现他的心志。字和词在进入句子以后,立刻发挥作用,尽其所能。
4. 语文功能
语文是一种工具,凡工具都有它的功能,它的功能有一个限度。作家写作要用文字,文字能为他做什么?
- 文字的第一种功能是记录
- 文字的第二种功能是论断。
- 文字的第三者功能是描写。
- 还有一种重要的手法是比喻。
在作家笔下,记录、论断、描写并不截然分立。三者经常综合一体。除非作家故意实验,他们也没有理由限定语文只许发生一种功能。但是,只要作家愿意,只要作家认为必要,他确能分开黄豆黑豆,山羊绵羊,在作家笔下,这三种功能的综合,是有意的,是经过设计的,并不是因为失去控制出现了混乱。只有能够写纯粹的记叙(或纯粹的议论,或纯粹的描写),才会把语文的记录功能(或论断功能,或描写功能)认识得清清楚楚,发挥得淋漓尽致;只有真正掌握了这三者,加以综合,才真正掌握了语文。
5. 意象
“文学”有广义狭义之说。狭义的文学限于用语文表达思想情感。但狭义的文学还有一更狭小的核心,那就是表达心思意念要出之以“意象”,文学作家所写的乃是意象。认识这个核心,才真正认识文学。作家必须能产生意象并写出意象。
6. 题材来源
笼统地说,作家的题材来自人生和自然。
一个人,不论他是不是作家,他生活在世界上,人生和自然必定在他心里留下一些东西。
为了写作,作家十分热心的观察人生及自然。他观察人生百态:生老病死喜怒哀乐、聚散离合、得失荣辱;他观察自然万象:春夏秋冬、晴雨霜雪、鸟兽鱼虫、湖海山原。他看人怎么适应自然、改变自然、利用自然,他也看自然怎样影响人生、充实人生。作家是生命力的见证人,美的发现者,他挑选一些值得保存的东西,使他们不被时间毁灭。写作材料的第二个来源是想象。
“想象”不但能使作家得到那可能发生的事,也使作家得到许多“根本不可能”的事。写作材料的第三个来源是体验:体会和经验。
作家由观察、想象、体验得来的材料,在写作时加以选择组合,称为“题材”,题材和材料这两个名词的意义略有分别,所谓材料,一般泛泛的所有的材料,所谓题材,是指在一部作品之内绕着重心而使用而安排的材料。这是,“题”和“材”也可以分开看,聚材成题,寓题于材,也是一而二,二而一。
7. 散文
散文的特色是一个“散”字。“散”的意思是:拘束少,刻意加工的成分少,没有非达到不可的目的。散文犹如散步,不必每分钟一定走多少步,不必沿一定的线路,不必预定一个终点。当然,散文也要有结构,而且有些散文家特别考究结构。
散文的另一特色是作者可以直接表现他自己,以非常主观的态度发言。
散文的题材最广。议论、写景、叙事、抒情,几乎一切材料都可以入手。比较起来,散文兼容并包,排他性不强。
8. 小说
如果散文是谈天的延长,小说就是说故事的延长。小说里面有故事,不完全等于故事。
为什么以“说故事”做小说的特征呢?这是因为,作家用小说来表达心思意念时,通常不肯直说,他转弯抹角、旁敲侧击去说一件事,起初,两者似乎无关,但最后可以看出作者的本意。
小说比散文更需要结构,它的结构也很复杂。为了使听故事的人聚精会神,故事要有一个重心,故事由开始到结束都围绕着重心发展。故事的重心形成主角。小说表现人生,故事就是人的欲望、行为、人与人之间的瓜葛。故事既有重心,情节自然会集中在少数人身上。
9. 剧本
如果小说是说故事的延长,戏剧就是吵架的延长。
拿吵架比戏剧,是就话剧而言。话剧说话多,依赖语言的地方多,剧本可以单独工人阅读,一向列为文学形式之一。我们从语言的角度了解文学,从文学的角度了解戏剧,自然以话剧剧本为对象。
戏剧是综合的艺术,集文学、美术、音乐、舞蹈于一炉,而剧种甚多,各有偏重,歌剧偏重音乐,电影偏重美术,而话剧偏重文学。话剧剧本中具有文学创作的各种技巧。
10. 诗
如果散文诗谈天,诗就是唱歌。语言在经过省略和强化以后,与音乐融合为一,如精兵猛将,当十当千。诗差不多就是这么一种东西。
诗的定义有一条是“文之成音者也”。指出了诗这种体裁的特性。诗讲求作品的节奏和音韵。
学诗由认识音节开始,直到文字和韵律合作无间;由事物引发想象开始,直到以想象再造世界。
11. 题材选择
一篇作品究竟写成散文、小说、还是剧本,要看那篇作品处理什么样的材料,表现什么样的内容。散文、小说、剧本属于体裁,体裁属于形式,形式是为表现内容而设。题材属于内容,有些题材应该写成散文,不宜写成剧本,有些题材则相反。
什么样的题材是散文的题材呢?
- 直说的
- 平面的
- 闪现的,不定行的
什么样的题材是小说题材呢?大致说来:
- 性格突出的人物
- 含有冲突的事件
- 事件复杂,并经过很长的时间,有种种演变
什么样的题材是戏剧题材呢?
- 立体的
- 激烈的
- 集中的
什么样的人喜欢写散文?
- 爱好自由
- 内向,长于内省
- 只能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
什么样的人会去写小说呢?
- 化身癖
- 记录癖
什么样的人乐意写剧本?
- 组织能力
- 商业头脑
- 对群众的感应有兴趣
12. 胎生与卵生
文学作品真能分成胎生、卵生两大类吗?一如前面所说,胎生、卵生不过是比喻,它代表创作活动的两种程序。此事无法就即成作品进行检验,只有希望写作的人“夫子自道”。可惜肯公布这种秘密的人不多,作家多半喜欢强调浑成自然,无所为而为,没有机抒,不可言诠。我相信,精短的小品,可以不归胎生,即归卵生,复杂的长篇巨制则作者时而因情生文,时而为问造情,形成胎生类和卵生类的大编队。不乱胎生卵生,只要写得好,都是上品,如果写不好,卵生流为说教,胎生流为牢骚,那就都失败了。
13. 新与旧
文学创作贵乎创新,最忌守旧。
创新有没有方法呢?
- 增加法。在前人已有的作品里增添一些成分。
- 延长法。利用一个众人熟知的故事,加以改写,却不照原来的样子结束,故意加续一段,这一段才是作者匠心所在。
- 合并法。从两部作品中分别取出一部分来,加以融合,可以写成新的作品。
- 变造法。增加法相当借重旧有作品的“形”,变造则特别偏重旧有作品的“神”。
- 倒置法。是改变也已形成的顺序。
- 荒谬。荒谬的意思是离了谱。“谱”是已有的成规,离了谱是打破成规,所以“荒谬”可能创新。荒谬的另一手法是超出自然律。
- 新解释。作家在表现人生的时候同事解释了人生,人生中的同一现象,经不同作家加以不同的解释,就分别写出不相同的文章。
14. 真与假
文学作品的题材究竟应该是真实的呢,还是虚构的呢?作家若为这个问题所困扰,往往无法构思他的作品。陷入这困扰的人把文艺上的“真”和科学上的真混为一谈,把小说故事的“真”和历史记载的真等量齐观。
15. 宗教信仰与文学创作
《作文三书》和王鼎钧先生的一些作品下载链接:http://pan.baidu.com/s/1nvsGQ5V 密码:hcz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