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外国语大学教育学院 吴月竹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叔叔阿姨和新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地欢迎各位叔叔阿姨光临川外,也欢迎亲爱的新同学加入我们教育学院温暖的集体中!
我相信在座的大多数叔叔阿姨和同学们踏进川外的校门还不到24小时,同学们正式报到成为教育学院的一员的时间或许更短。不知道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这所校园给大家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我个人印象中的川外以及教育学院可以用这样一件小事来诠释:就在昨天,我因为有事去找我们院一位大四的学姐,到了她们的宿舍楼。宿舍楼的每一层都有一扇铁门,宿管阿姨会用椅子将铁门抵住以便通行。就在我上楼的时候,看到一位我们院的学姐蹲在地上,很投入地看着地上被椅子腿压住的一张纸。我走进才发现那是某个废旧杂志中的一篇文章。学姐就蹲在地上,完全没有注意到我的靠近。各位,那篇文章和教育没有任何关系,和那位大四学姐迫在眉睫的毕业论文、考研、就业也没有任何关系。在常人眼里,那不过就是一张脏兮兮的废纸,但是我们的学生却愿意蹲下来,慢慢地把它读完。一个人在学生时代即将结束的时候还能保持学习的热度和对文字的敏感,这就是我们的教育竭尽全力所要保存的难能可贵的好奇心。这不能不说,不是她所经历的高等教育的成功,不是教育学院的功德。
在教育学院学习的两年里,我个人认为最大的幸事就是我能更充分地与书相伴。大家很快就会发现,从你们军训开始的第一天,各式各样的社团招新会蜂拥而来。每一个学长学姐都会满面春风的告诉你,我们这里是你展示自己的舞台。这样的“广告”很诱人,我也很认同;但是“展示”在本质上是输出,它从来不是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的原因。大学,是积淀自己丰实自己最为理想的地方。而厚积薄发的最好途径,就是阅读。
关于阅读,我有这么几点体会想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希望对在座的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既要读专业书,也要读非专业书。
所谓专业书,第一包括我们的专业课的教材,这些是大家必然会仔细研读的。教育专业的教材所带给我们的,是一个清晰而科学的理论体系。这样的体系建构于头脑当中,会成为我们整个学术积累的框架和背景,我们今后无论专业发展走向何方,都离不开这最初的底色。专业书除了教材,也包括教育著作和前沿的学术论文,这些恰恰是我们教育领域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这些不断更新又不断沉淀的学习资源,就如同学术之树上初春的新花和深秋的熟果一样,让知识和真理展现出生命般的活力和美感。
而非专业书,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从前被刷题和应试边缘化了的“闲书”;由于担心会影响我们考试拿分,他们是常常受到限制的。但是在大学,广泛的阅读却理应被包容和被鼓励。这里我想讲的是大家如何去选择非专业书。大家可以闭上眼睛想一想你们从小到大最想做什么,最好奇什么,这就是你们内心最真实也最宝贵的兴趣,这就是你们应当去追求的阅读领域。在这个领域里,我们所建立起来的阅读根据地,决定了我们的不可替代性。
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专业书和非专业书是可以相通的。我们的教育学和其他专业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广博,它的知识及学术体系的巨大的包容性和兼容性。同学们可以在教育学的学习中,找到你们或许感兴趣的哲学、文学、法学、管理学、传媒学、经济学甚至理学和工学等门类,它们无一不能在教育学领域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不断地与教育学交融。因为任何一门学科,其核心精神都始于对人的研究和关怀,这恰恰是教育学的使命。以教育学的人文角度去分析任何一门科学,你都能快速切入它的学科本质。这是我学习教育学最令人鼓舞的体悟之一。
接下来的一点,是既读中文书,也读英文书。
这就涉及到了我们教育学院的专业特色了。我们学院的英语课程在数量上和重视程度上完全不输我们对教育专业课的学习。
大家说我们为什么要把一个专业掰成两个专业去修习呢?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英语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顺畅地就业,但教育学院为我们的考量远比就业更加深远。我们在成为教育人的同时,更应当成为国际人。站在教育学的角度,英语的学习,英文的强化训练,英美文化的浸润,不仅让我们较为熟练地掌握了一门语言工具,培养和优化了我们的思维品质,而且更开阔了我们的国际视野,这是一些其他院校教育专业所难以企及的层次和机会;站在英语的角度,教育专业让我们拥有了语言应用的土壤,这是其他外语学习者所不能具备的学术根基。这两点,构成了我们教育学院学生无可取代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对于英文书,我还想谈到的一点是,它绝不仅限于英文教材,更包括那些英文著作。我们的英文课程所涉及到的也不仅仅是英文的工具性使用,还有它作为一种语言独特的文化承载和思维逻辑。如果大家觉得自己的英文水平还不足以支撑原版阅读,那么我的建议是选择一些中英对照的书目,不仅是英文著作翻译成中文,还有中文名篇的英文译本。大家在英语应用的过程中之所以会觉得英文写作和口语对话难,就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掌握西方文化中独有的思维模式,而语言和语法恰恰产生于一个民族的思维。中英对照的意义在于,它把两种迥异的思维逻辑呈现在你面前,你可以清晰地在这其间架起语言的桥梁。翻译的价值就在于两种文明的互鉴和共美。
第三点最为重要:我们既要读有字之书,也要读无字之书。
所谓无字之书,实际上就是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生活中吸收知识和智慧的营养,这是现代大学生所必备的学习能力。
广而言之,一草一木皆为自然之理的表达;但在我们教育学院,最重要的无字之书还是读人品人。比如说接下来要给我们做分享的张议月同学,她对于求知的态度和对未来的思量都是让我鼓舞和自我反思的力量。所以大学中的同辈影响,比有字之书更让人警醒和发人深思。
当然,在大学生活中,最厚重的无字之书还是我们的老师。从我们教育学院的老师身上,学习至今,我至少读到了两点:第一,是做一个终身学习者。川外沉静的学风向来名声在外,而渊源正是来自于老师们虔敬庄严的学术态度。第二,对真理和事业,永远怀揣一颗赤子之心。在我看来,“赤子之心”的内涵朴素而宝贵:一曰不功利,二曰不势利。这是现代社会十分难得的品格。我们的老师让我想起画家陈丹青先生的一句话:“教育应是善良的。”我们的老师不会因为我们的出身背景而对我们冷暖有别,不会因为成绩的高低而对我们青白相视,他们的心胸足以容下上百个活泼泼成长的生命。正是这样善良的大学教育,让教育学院成为了一片净土。
阅读就像是一面镜子,最终的目的在于认识自己。所以在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的自我积淀中,大学生活中最重要的任务——规划未来,就已经成为一种水到渠成的事了。
说到未来,我们当中有些人难免在规划的过程中感受到迷茫纠结,困宥于各方压力,摇摆于工资待遇,受制于父母之命,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太正常也不太健康的现象。
规划的核心在于选择,“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宝贵品质就是在这样为自己负责的选择和规划中被塑造起来的。关于选择,我自然没有资格给大家什么具体的建议,但是,在学习和阅读中所培养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让我在未来的规划中尤其笃信这样两条原则:择己所长和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是发现自己的过程,正是我们的术业之专攻让我们在任何一个集体,任何一个平台中都无可取代,这种“不可替代性”,正是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最强的竞争力;而择己所爱则是从一个“知之者”到“好之者”、“乐之者”从而成全自己的过程。常常有人说大学的专业如果能和自己的兴趣相一致,这是件挺幸运的事,而如果自己少年的兴趣和大学的专业,今后的职业都能一致,这又是更加幸运的事。
但在我看来,这只能是幸运,却不是真正的幸福。如果,一个人能将自己的兴趣、学业、职业,再加上为之奋斗的事业相贯通,那才能够被称作幸福;但这仍然还不能称为终极的幸福,只有将兴趣、学业、职业、事业,与体现毕生信仰的使命五者贯通,矢志不渝,这才是真正的终极幸福。这样的规划,才能被叫做人生的“蓝图”;而靠分数待价而沽,以就业率、稳定度、工资待遇乃至外界言论为人生选择的全部尺度,这样的规划充其量只能叫做“拼图”。
基于兴趣、智慧和信仰而拥有为自己人生负责的“蓝图”,何尝不是教育的价值追求,何尝不是我们教育学院所有的教育人的共同理想,何尝不是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所能对未来做出的最美好的展望。
让教育保持人的温度,其实,那是教育人用我们自己的体温,温暖了自己;用自己的智慧,照亮了自己。而后,我们才温暖了世界,照亮了他人,也照亮了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一切都源于爱:爱读书,爱真理,爱包括自己在内的万千生命。
现在,或许我就可以回答我们在教育学院所要成全的完整的“人”应当是什么模样:生命旺盛、精神高贵、智慧卓越、情感丰满。如果,要再为这四个词加上一个注解,那么就是我一直奉为准则的一句话,我把这句话送给大家,作为我今天分享的结尾: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大学的校训)。谢谢大家!
注:该文是作者受学院领导的委托,作为优秀学长的代表,在新生及家长大会上做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