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
1.我们之前所学的沟通主要以陈述性为主,因为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会遇到的沟通的困难往往在于情绪不可控。如果在没有那么多的情绪,需要更多的创意,更多的想法,还有更多的解决方案的时候,我们就要用到启发性提问。
2.一个人找到改变方向的两个最重要的基石:一是有没有认清自己的现状,二是有没有建立自我的责任感。一个人要有所改变,步骤有三步:第一步是觉知,第二步是接纳,第三步是改变。而启发式提问是可以让对方认清自己的现状,并且激发他人的内在动力。
3.启发式问题和这一次问题的本质区别在于你是否具有好奇心以及选择的空间。启发式提问的三个手段,第一要目标是什么?第二现状是什么?第三有哪些途径可以去选择?
4.启发式提问了一些问题及常用的步骤。
你想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
现状是什么?
你都做了些什么来实现这一切?
你有哪些可供选择的方式和路径?
在相似的情况下,你听过或见过别人是怎么做的?
如果你知道答案的话,那会是什么?
如果没有条件的限制,你会怎么做?
还有吗?(可以重复提问)
那么下一步的行动是什么?
你准备何时开始?
下一步你还需要得到哪些资源和帮助?
你去行动的可能性有几分?
你怎么去提高行动的可能性?
改变哪个条件可以增加行动的可能性?(一直到行动可能性有8,9分为止)
心得:以前孩子一旦有问题来问我,我会以简单粗暴的方式直接给出一个我认为可以的答案。现在想来我这样是在一次一次的贬低孩子的自尊,自信,让孩子会越来越依赖我。现在要改变的是,一旦孩子有什么问题来问我,我需要耐心的想一下如何采用启发式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如何激发他的内在动力,提升他的自尊水平。
学以致用:小宝想去分享姐姐的零食,但是被姐姐拒绝了,他有些伤心的找我寻求帮助。
小宝,看到你有点伤心的样子,你找妈妈有什么事吗?(我想要分享姐姐的零食,可姐姐不肯给。)
哦,是这样啊,你想要分享姐姐的零食,姐姐不肯给,那你是怎么和姐姐说的呢?(我说姐姐我要吃你的零食。)
你直接跟姐姐说,让姐姐给你吃零食,姐姐不肯,那你想一想你还能怎么样去和姐姐说,或者说怎么样去做能让姐姐和你分享她的零食呢?(妈妈,我不知道。)
那你想一想其他小朋友想来玩你的玩具,他们是怎么和你说的,或者他们怎么做的,才让你答应把你的玩具给他们玩的呢?(孩子认真的想了一想说,他们会说,瑞瑞我可以玩一下你的玩具吗?还有些时候小朋友会说,我可以和你交换玩具玩一下吗?还有好朋友之间是要分享玩具的。)
哇!原来别的小朋友分享你的玩具可以有这么多的方法,那你想一想你想要姐姐分享她的零食,你有哪些方法去做呢?(那妈妈我把我的一个零食送给姐姐,这样姐姐可以把她的一个零食给我。或者我可以抱一抱姐姐,让我姐姐和我成为好朋友。)
那你现在赶紧去试试吧。(小宝屁颠屁颠的跑去找姐姐了。)
有些时候这些方法其实未必能成功,那么他回来我还会继续问,那我们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可以想呢?继续重复步骤,虽然会有些繁琐,但是我想成长的过程就是这么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