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有言: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名正言顺”这个词即出自《论语》这段话,对这个成语想必大家也都耳熟能详,使用率也很高。但它的真正含义可能大家并不完全了解,它的含义有两层,外在有形的和内在无形的。
外在的“名”就是功名利禄的“名”,能看得见一些功德、名份,即“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意思。获取的功名和你的德才是要相匹配,只有这样才正,你说的话才能够顺利的下达,这叫名正言顺。这也是大家理解并使用的有形的层面。
内在是指的信念,就是师出有名,还有这个“名”就是做任何事情要有个正确的理念,信念的力量是无穷的。正确的信念,正确的思想。从哲学的角度来说,是指思想来指导你的一切行动,信念来决定你的心态,决定你的行为。
“名”亦是思想文化,言是方法、策略、行动等。名正言顺是先确定思想观念,然后再探讨方法、策略等的合理,行动才有结果。这是无形的层面。
故在家庭教育中,首先是家庭思想文化建设,比如:勤奋付出的文化,读书上进的文化,恭敬有礼的文化等等。即大人与大人、大人与孩子之间必须先统一思想,有相同的认知模式、思维模式,然后才谈得上如何做事、如何学习、如何待人接物等等方法层面上的具体操作。
道、法、术、器,先要有道才来讲法,因为: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家国同构,管理家庭和管理国家是一样的。《论语》言曰:道(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在教育孩子时,如果总是令行禁止,或者等出了问题才来勒令批评,上岗上线的说教,则可能激发孩子的逆反、报复等不良心理,让他为规避惩罚而去做侥幸的事、说谎的事,等等。
在教育孩子时,如果未雨绸缪,先做好思想文化的输入,比如:做人要诚实正直,做事要勤快利他,与人“敬而不失”,“恭而有礼”等等。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时常捕捉孩子符合思想文化的言行,及时给予肯定、鼓励,那么则会让孩子内在升发自豪感、价值感等美好的情感,自然而然“有耻且格”了——用内在的羞耻心,去约束自己的言行。
纵观过去,大户人家都是有良好的家风、家训,去统一家族中每个人的言行的,故可以基业长青,家族兴旺。比如钱氏家训文化,让钱氏家族千年不散,人才辈出。曾国藩家书文化让家族八代200年来无一败家子。
所以,家庭教育中重点首先要做好文化建设,才能“不令而行”,才能“有耻且格”,才能做谦谦君子,才能让每天的学习、生活井然有序、胸有成竹,才能事事有成,才能“日日新,又日新,苟日新”。
不读中国的经典,对耳熟能详的词“名正言顺”都理解的很浅层,不能完全理解它的文化内涵,真真是没文化啊!很幸运自己可以和学堂在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浸润下共同成长!
因为这篇分享涉及经典的理解,所以特意请教了刘珅宏导师,得到了导师的指导!感恩导师的智慧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