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今天一天批卷,暗无天日的生活,一口气忙到下班,没喝一口水。脑子用光感觉。
看书:把12页。
摘抄:
语言就是一个便宜甚至免费而又有效的辅助工具。
思维训练只需要更改语言习惯。
一些常见的句式,有助于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并且也有利于刺激思考的作用。
时间的固有属性决定了被它看穿的一切都将凝固为历史。无法更改。
过去的历史是无法更改的,现在的烦恼是无济于事的。
为了避免将来的尴尬,必须在今天采取正确的行动。
要学会有效倾听,不轻易打段对方讲话,克制“过早质疑”,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多余的脑力处理两个方向的信息:回顾和预期。有效倾听的关键,在于那些隐含的信息,不是听到的,而是想到的,动用自己多余的脑力想到的。
一旦决定倾听,就要主动帮助说者进入倾诉状态,有适当反应。
每一句话都是有归属的,这种归属造成的扭曲感很严重。
通过努力,通过积累成为能说更多话的人。
赢得尊重,是最不能急于求成的。每个人其实都多少会高估他人对自己的重视程度,进而低估他人的评估能力。
思考:今天阅卷,一名家长午间QQ询问,孩子成绩,并有暗示为了转学希望能让素质发展报告书好看一点。我自然也是本着原则做事的,与人方便之时自会搭线过桥。
随后,这名家长又很积极得问道孩子有哪些问题,他希望能明确告知,下学期继续努力。身为老师,听到这样一位家长的反馈,总会以为是真心真诚且欣喜的,关心孩子并内心有足够的认知孩子并不完美的家长,也是难得的。随后,我客套两句后,直观说出了孩子的几点问题,主要涉及到学习习惯方面。家长先是肯定,觉得我一说,似乎他也意识到了,那么引起共感,我就试图去引导他找原因,谁知,刚一抛线,对方又拿出老生常谈,以前和我诉了n多次苦的强势婆婆为障,我自然也知道在表示同情认可之时,深刻指出教育孩子的责任你要牢牢掌握住,不管曾经是你主动出让还是被动出让,孩子终究是你的责任,总归不能拿婆婆做完全的理由。接下来,家长只用了敷衍的回话答我,对的对的,但我也真是无能无力啊,无奈啊,我呵呵两声,随后就当了一位真正的倾听者,听家长如何夸自己的孩子,其实优点怎么样多。想起笑来老师说,你无法叫醒一个试图装睡的人,我想,也许这位家长,本身并不想承担这份责任呢,去解决问题,总比推却责任难太多,我又何必非要去叫醒他,说,唉,你不要睡了,该醒醒了。
今天看了有效沟通,又在思想,到底我们两个,谁学会了倾听呢?首先,我作为老师,在这样一个紧张的环境下,我并没有真正想耐下心来听他解释完,说完所有的话。这是其一,就是说,其实从前提上,我就没准备开始一场有效沟通。所以当对方谈到生活中诸多婆婆的问题的时候,因为他之前说的次数实在太多了,而我内心是排斥这样一种推脱责任的说法的,所以我在倾听中,过早的质疑。所以不太接受他的说法,产生不耐烦。那么就不会了解到更多细节,进而也不会对这个孩子有更全面的了解,提出更有效合理的办法。
而对方,主动提出问题,却并未将我说的话,进行脑力分析,虽未质疑,但却过早的找理由,其实也是一种侧面的排斥,所以当他拿出婆婆如此强势,他们显得无奈的理由时,他自己也觉得教育孩子的失职实在有情可原,所以就不会低下身段,去自己身上找理由。甚至最后产生一种荣耀感,看,我的孩子是虽未教育,一样也不少的优点,如果我再用用力,那他真是接近完美了。但恐怕他也只能是如果吧。因为一年前我带他孩子的时候,她就是这个论调,也恐怕他的孩子接近完美也只是个幻想,或者只是自己作为妈妈的一厢情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