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职场的人,除了拓展个人的阅历和知识结构之外,还需要关注在职场之上所遇之人的知识结构。如果不注意这个问题,你所遇之人可能会统统会被你归类为:不讲理的人。
如果暂且不考虑死缠烂打的那一类人。而是从假定双方都是具备沟通意向和能力的人,为何会都会成为在对方眼中“不讲理的人”。不断进行的沟通只能加深双方的误解和憎恨,于事无补。
“不讲理的人”为何会产生。假定双方的立场及理解力都是正常,但是为何还是陷入“不讲理的人”这种死循环中。
换一个角度去理解可能就明白了!
在职场之中遇到“不讲理的人”的核心问题是大家面对的“理”到底为何?如果不把这个问题厘清,那么自己也会无形中成为一个“不讲理的人”。
而“不讲理的人”出现的最大的焦点和如何去理解“不讲理的人”更多在于双方的“知识结构”或是“资讯结构”不对等的问题。套用一句中国传统智慧的解释就是:
夏虫不可语冰!
简要述之:对一只在春天出生,夏天就死亡的虫子讲述在冬天才有的冰雪。你除了难为的是自己之外,更难为的是那只小虫。即便你把冰雪描述的绘声绘色、形象生动,几乎要从你的语言中跳出变成真实的冰块。而这只小虫子却坚称:这个世界并没有冰。因为在它的生活中是没有见过冰的。你说得天花乱坠,在这只小虫子的耳中都是胡言乱语。你的语言超出了对方的知识和资讯体系,只能让双方都变成在对方眼中的“不讲理的人”。
我们没有办法判断在职场所遇之人是否具备同等的知识结构和资讯体系。但是当“不讲理的人”出现时。我们势必要考虑在沟通的层面上是否出现了“不对等”的情形。否则只能无休无止的争吵下去。因为对于双方来讲,一个认为冰是存在,一个认为冰是不存在的,站在各自的认知里是没错的。只是双方没有预料到对方的确不知情。
职场上要讲道理。遇到“不讲理的人”或是“无法沟通的人”,聪明的人的都需要考虑沟通的核心问题是否是在双方都能理解和在认知范围内,如果不是这样,空耗体力的沟通结果就是不欢而散。
在职场上讲道理,无论哪一方都会提前在心里预设:道理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这一点不可不明白。这是人性中的弱点,因为谁都不会主动放弃掌握主动权的机会。更何况还有知识结构和资讯体系的前提存在。当就“讲理”出现分歧的时候,我们可能更为有效的方式就是回到问题的本身,在问题本身上梳理一下双方的认知在哪里出现了歧义和岔路。
再探讨一下退而求其次的办法,在职场之上遇到“不讲理的人”。如果按照正常的常识和逻辑已经能判断对方属于“不讲理的人”时,就不要妄想通过争论让对方回头。正如一头狮子和狗打架,只能把狮子拉低。即便狮子赢了。对于狮子而言根本带不来任何胜利之后的成就感,可能更多的是懊恼。所以遇到“不讲理的人”更好的处理办法就是“三十六计-----走位上”。
千万别把自己具备的职业化沟通能力降低到“不讲理”的层面上。
在下面这一段曾仕强先生的演讲中,正是针对这个问题而阐述的。而你换一个角度看,则会开朗很多。
哪有那么多”不讲理的人“啊。只不过为各自的知识所限制而已。正如对一个来自非洲的人来讲,一年只有两个季节:雨季和旱季。而你却偏偏要让他明白春夏秋冬的分别。谁才是那个”不讲理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