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来我发现儿子回家后总是一副冷冷的样子,很少有和家人开心互动的时候,在家也总是少有笑容,就算我主动邀请他参与一些什么事情,也几乎每次都被拒绝。我们之间很少有大的冲突,晚上睡前也会来个拥抱,虽然没有大的矛盾和冲突,但这样相爱又有很远距离的感觉让我很不舒服,不想让我们之间的关系继续这样下去,更不想儿子在这种状态下形成一种对人情世故都很淡漠的固化模式。
于是就利用孩子晚自习回来后,给孩子来一场深入的交谈。因为有时候孩子的某些不当行为,父母如果不提醒、不说明白,孩子可能就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怎样的感受。切入正题后我列出孩子在生活中的一些实例:
每天早上五点多送他去上学,到校门口,他总是下车就走,从来没有主动说过一声再见,或者嘱托爸妈回家的时候开车慢一点。我送他的时候,他下车后我还总是嘱托他慢点走,他也只是嗯一声扭头就走了。
每天晚上回到家,我总是叫一声他的名字打声招呼,然后问他饿不饿,而孩子几乎很少进门后先叫一声妈,以示自己回来了。
在家里和妹妹的互动也很少,除了有时候帮我去接送妹妹上辅导班外,其余时间几乎很少和妹妹玩闹。
有啥事儿不找爸爸,即使每天晚上爸爸总是去接他,但在学校如果临时有事儿不能回家,不让去接他了,也总是给我打电话,而不直接通知爸爸。
在家和父母沟通交流的时候很少,在饭桌上吃饭几乎不言语。偶尔还和我聊聊天,和爸爸几乎不单独聊天。
除了一起外出吃饭以外,其他事情很少会和家人一起去,每次叫总是不去。即使偶尔外出玩耍一次,也总是游离在父母之外,就算我拉着他胳膊一起走,也能感受到他的心并没有和我在一起,只是很牵强地走在一起,没有母子之间那种和谐和亲密。
很少主动提出去看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我和他爸对待双方的老人都很孝顺,他也知道,但依然不会主动去看看自己的祖辈。
其实儿子很善良, 也很孝顺,周围的亲戚朋友都说孩子品质很好。我也问过老师他在学校的情况,老师说孩子也很有礼貌,一看就知道是家教很好那种。就是这样一个在外人眼中挺好的孩子,却在家中缺乏热情和温暖,和家人总是有距离感而没有亲近感。
把这些我看到的事实给孩子列举之后问孩子的感受,孩子说从小我对他的态度让他总是有话不敢说,他也知道自己在家和别的同学在家的表现不一样,自己也不知道是为啥。儿子的话让我知道他不是故意为之,而是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的不好。
我帮儿子分析了原因:
一、 我自己对此应该负很大的责任,小时候对待孩子太严厉,管束太大,孩子感觉在我面前放不开,所以就把自己封闭起来。从小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几乎全部由我来承包了,所以,爸爸在孩子教育和养育过程中就不再参与了,自然就养成孩子长大后凡事都来找妈妈。
二、 孩子爸爸也要负一定的责任,他不爱说话,无论是在自己父母面前还是在我们的小家庭里面,很少去和家人沟通交流表达情感,有时候即使你明明能感觉出来他有情感流露,但他就是不表达出来。每次出门即便我就在他旁边坐着,他也很少打声招呼再出门。我出门时跟他说一声,他也很少回应一下。
三、 从灵性方面讲孩子对父母盲目忠诚,孩子无意识模仿复制爸爸的模式,连站姿都和爸爸一模一样。他从来没有在旁边听过我和他爸聊天的模式,但我和他聊天时他的反应和他爸也是一样一样的。所以,在他的潜意识中爸爸其实对他很重要,但意识层面他看不到爸爸的重要性。
四、 孩子自己的原因。他一直在沉浸的过往的感受中,即使现在他的很多事情都由他来做主,我对他的管控越来越少,他也不否认父母给了他很多爱,但他依然停留在以前的那种感觉中,把自己的情感隔离起来,把自己的感受屏蔽掉,总是和家人保持着距离。从小到大我对孩子的关注太高,为孩子付出的太多,孩子更多的时候时候是无条件得到太多,他自己能给予的却很少,施和受不平衡。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他就不会珍惜,久而久之也会觉得习以为常、理所应当,感恩之心就泯灭了。
分析完原因之后,问孩子的感受,孩子的回应除了觉得还是因为小时候那种被压制的感觉之外,其他也说不出有什么如今令他不满意的事情。知道没有实质性原因后,我告诉孩子他以后怎么做才会和周围亲人关系更融洽。
当然,身为父母自己首先从自己做起,希望孩子做到的自己先来做到,在家里夫妻之间多一些互动和沟通,其实现在自我感觉家庭氛围已经很好,孩子的状态没有改变,说明家庭这种温馨、和谐的氛围还是不够,以后在这方面更加注意,创造更好的家庭氛围。在孩子们面前少一些家长的架子,真正平等对待孩子,充分尊重孩子,多和孩子说说家里的事情。对人对事多一份感恩,当做为家长的我们总是有一颗感恩之心的时候,孩子也会产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当存有一颗感恩之心的时候,爱的种子就撒播下来了。
很明确告诉孩子,青春期的男孩爸爸对他很重要,如果他总是不和爸爸有交集的时候,他和爸爸内在的连接就是断层的,他就无法从爸爸那里得到男性的力量, 乃至家族的力量。只有充分尊重爸爸,在心中为爸爸树立起重要的、高大的位置,他的内在才有力量,才有阳刚之气。孩子听到我这段表达后,眼中闪着晶莹的泪光。其实,我知道儿子很爱他爸爸,有一次晚上我和他爸爸吵几句嘴,他爸爸赌气出去了,我也很生气,但孩子哭着让我和他一起去找他爸爸,找他爸爸的路上孩子大声喊着爸爸,那一刻我就觉得这辈子即使自己感觉过得再不如意也不能离婚,谁也取代不了爸爸在孩子心中的位置。
对于妹妹,平常多和妹妹有一些互动, 偶尔给妹妹买点小礼物、好吃的东西等,让妹妹长大后想起哥哥会有美好的、幸福的回忆。
孩子的这些行为表现看似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我觉得如果不给孩子指正出来,孩子爱的能力就会越来越低,对情感的感知度也会越来越低,自然情商就得不到发展。孩子有问题不是不能去提出,而是提出问题的时候不带情绪,只陈述事实,还原他在生活中很多事情上表现出来的状态,表达自己的感受,倾听孩子的心声,明确自己的需求,表达自己希望孩子怎么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让孩子清楚明白。
一次深入沟通会让孩子的内在搅动一番,期待一下子有多大转变也是不现实,但最起码孩子已经意识到自己的不当行为,并且孩子知道了自己以后的行为标准。做到的肯定、鼓励、感谢。没有做到的继续建议和提醒。培养孩子爱的能力,需要小火慢炖,慢慢熬制,让孩子慢慢学会爱自己、爱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