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之三变:印度佛教变为中国佛教为之一变(魏晋南北朝到唐初);中国佛教变为中国禅宗为之二变(唐到宋代);中国禅宗变为中国禅文化为之三变(始于唐兴盛于宋,传承光大至今)。
禅是什么?简言之,是静虑、思维修。
用现代的语言来讲,就是善用大脑、开发大脑、引爆激情、顿开智慧的方法。
可以说,禅本身是一种打破常规而不轻易下定义的一种思维方法。也就是教会我们如何用心;教我们用心之道。也就是开展我们大脑本具自足的功能;也就是人类异于禽兽的特征,因为我们有大脑。人类,只有人类,我们这个地球上,我们这个世界上,才有所谓的文明,所谓的文化。
这种文明、这种文化恰恰是由人类的大脑所创造的。
当印度的“禅”相遇中国文化,这种禅的契机,恰恰就是,以中国文化为底蕴,展开如何开发人的大脑智慧的历程。而禅的完成,正是所谓人存在、人生活、人生命的积极意义,这是积极的生命状态,是自利他利、自觉觉他的“大人之学”、“大人之觉”、“大人之道”,是利益大众的人本情怀与般若智慧的完美结合。
印度的“禅”——传说中有一天,佛陀在灵山会上,登座拈起一朵花展示大众,当时众人都不明所以,只有大迦叶微笑了,佛陀当时就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摩诃迦叶。”佛陀于是将法门付嘱大迦叶,“禅”就这样开始传承下来。
然后达摩祖师(二十八祖,契嵩排序)渡海东来,传佛心印的禅宗法门,便是中国初有禅宗的开始。传至六祖以后,四方学者群集,禅宗一派,如日东升,光茫万丈。其中以江西洪州百丈怀海禅师,首称趐楚。改变东来规范,创立丛林制度的,实是马祖和百丈师徒。百丈创立丛林清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以自耕自食为主禅门宗风,开启了中国禅宗丛林制度、中国禅文化的璀璨历程……
而至于佛陀曾经谈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三藏十二部经典,浩瀚无涯,无数的文字般若,似乎与“禅”的起源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必然也有关联……
(一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