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很讨厌搬家,非常讨厌。从准备搬家开始,到搬完住进去,我都会很焦虑,感觉怅然若失。但是,即使再讨厌,从大学毕业到现在,就一直搬家,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地方住的时间超过三年。
2007年大学毕业,我什么都不舍得丢弃,感觉什么都有用,如果我扔了,就有可能还要买,那时候实在太穷了,所以跟个蜗牛差不多,连上书籍,搬了十几个尼龙袋子到了上班的宿舍。
当时把所有的同事都震惊了,因为他们大部分都是北京当地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家,只需要带点平时用的东西就可以来上班,平时都可以回家住。
而我们仅有的一小部分外地人,情况也不相同,男生的行李总是轻便的,只有我跟秋,俩人不相上下,而她多的是衣服鞋子,而我,多的是书籍日用品。
浩浩荡荡还没有落定,我跟秋就搬出去住了,为的是有个安静的环境可以学习一下。
我俩住进了一套新房子,感觉一切是那么新奇那么美好,窗明几净,我俩度过了非常愉快的一年。第二年房东就不干了,要租给他的亲戚,我们换了一家,也由两人租变成了三人租。
还是不满一年,房东把房子给卖了,我们又被迫搬家。她俩各自找男朋友去了,而我成了标准的蚁族,去了北京理工大学校园内,跟一群考研生挤在一个三室的房子里,都是上下铺,里面住了接近二十个人。
后来才知道,这些人不全是考研生,大部分是在中关村打工的,晚上各种聊天,以至于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只好再次搬离,也是蚁穴,一个180平的房子,被间隔成二十多间,好在是独立的空间,但是也是不隔音的。
那么多人共用卫生间,共用盥洗室,每天都要排队,碰上前一个人在里面抽烟的,就很崩溃,进去立马感觉到窒息。
这种环境下,你无法要求每个人都有素质,丢东西也会经常发生。
更夸张的是厨房,白天会有人在里面开火,当然房东为了安全,没有提供煤气,用的是电磁炉电煮锅一类的。洗碗池经常被堵塞,几乎天天都会堵。
晚上没有人进厨房,有一次我突然记起来有个东西没收,打开灯准备拿,结果吓得半晚上睡不着,满厨房密密麻麻的蟑螂,你可能想象不出来有多密集,但是有密集恐惧症的人,估计当场会晕倒。
我逃离了北京,带着能带的所有家当。当时跟着老公毕业的快递发走的,相对便宜,但是快递费也差不多用了三百块。
人还没走,先寄到了石家庄。到了石家庄,让一个个子不高的男同学接收一下。他住四楼,没有电梯,竟然把二十多个沉重的袋子一个个搬上了楼。
当我知道的那一刻,我很内疚,也很感动,我们没有理由要求别人帮这样一个大忙。
不但让他搬行李,到了石家庄后的第一天,我们还鸠占鹊巢,住了他的家。第二天我跟老公走街串巷去找房子。结果根本就找不到,也忘了找中介这回事了,后来在网站上找到一个人合租,我们就住进去了。那是2010年的七月份,热度跟今年差不多,又闷又热,我们合租的是顶楼,我们的屋里没有空调,而对面有。在里面住了两个多月,合租的租户跟我们平分电费。那时候才发现,用了好几百度电,因为对面的人没有工作,二十四小时开着空调打游戏。
这感觉真的太不爽了,我们想尽快逃离。这次有经验了,因为楼下很多的中介,我们找了个中介,给我们找了一套一室一厅的小房子。虽然没什么家具,但是装修的不错,我跟老公非常满意。
小房子适合两个人住,可是我们面临着怀孕生子。于是住了一年,我们又从桥西搬到了桥东。是一个三室,房子有点破,但是好歹大一些。
一年来,也怀孕了,也生下了曼曼。房东要涨房租,我们正好买了新房,就趁机停租,想住进新房里去。当时感觉幸福极了,终于住进自己的房子了,终于不用再来回搬家了。
可是住进去才发现,新房还是有污染,多少感觉有点不适。我们又抓紧逃离,找了一个老房子,住了半年多,再次搬回了新房。
我以为以后再也不用搬家了,就这么住自家的大房子,落地窗,南北通透该有多好。可是才两年,又面临孩子上幼儿园的问题。学校在市里,房子在郊外,如果有人天天接送也可以,可是不敢把这件事交给老人,路又远,交通又复杂,太多风险不可预知。
再次租房,租到了幼儿园边上的老房子,一住又是两年。当时跟房东说的,可能住三年,甚至十年,待到孩子小学毕业。
未来不可预知。才一年多,二胎政策放开了,身边的人陆陆续续开始生了二胎。我由一开始的坚持一个宝宝,到最后越来越动摇。
而且这两年间,我们终于在市里买了一套大房子。
又该搬家了,这次,也许很有可能是倒数第二次。因为我们搬到了新家附近,先让孩子熟悉周围的环境,以便将来就在此扎根。
真的不想搬家,每一次都感觉东西无比多而杂乱,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多东西成了记忆,知道有,知道曾经放在某个地方,但是,却真的不知道在哪里。以至于再次用到的时候,只能再买新的。可是过后某个时候,它又跳出来了。
十年,搬了多少次家,真的不愿意去细数了,也许人们追求稳定的心,永远不会停止。虽然有诗和远方,但我更喜欢一家人安安静静的呆着,看花开花落,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