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婴幼儿期,生理发展是我们可以直观观察到的现象。随着产科学的发展,分娩方式较20世纪之前有了明显的变化,大大提高了分娩的安全性,以及对分娩的态度也呈现了文化视角的变化,比如父亲的参与、剖宫产的使用,对产妇提供身体和情感上的支持等,使分娩更加的具有安全性和人情味。
新生儿对子宫外生活的适应,是有一系列规律的,出生后1分钟和5分钟的阿普加量表测评,可以评估婴儿适应子宫外环境的情况。每个新手父母都需要观察的还有新生儿的睡眠、清醒模式,有意思的是文化习俗也会对睡眠模式产生影响。对于婴儿的这些研究,目的在于提高婴儿的存活率和健康水平,其中,出生缺陷、婴儿猝死综合症、意外伤害是婴儿死亡的常见原因,摇晃婴儿综合症作为一种经常被误诊且受到低估的虐待形式,其实现在在我们身边也经常见到摇晃婴儿的家长,即使告知这样的做法有可能导致婴儿严重的、不可逆转的脑创伤,有时候也很难改变人们一辈辈代际传递的动作。所以科普的力度需要继续加大,去让人们逐渐接受新的观念。
早期的生理发展,正常的身体发育和感知运动发展都遵循头尾原则和近远原则。感觉从出生的那一刻起,甚至在子宫中就已经出现了,年幼婴儿已经能区分不同的刺激。早期动作发展遵循一定的顺序,主要依赖于成熟,但情境、经验和动机等也会起一定的作用。
对于心理学家更加关心的是婴幼儿期的认知发展,传统的研究发展包括了行为主义的方法、心理测量学的方法、皮亚杰理论的方法,此外还有三种新近方法,信息加工法、认知神经科学法和社会情境法。在这个章节,我们会遇到很多耳熟能详的名词,比如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以及皮亚杰对早期认知发展的理论。对婴幼儿的语言发展用了较大的篇幅进行了介绍,语言的习得是认知发展的重要方面,而在说出第一个词之前,六个月大时的婴儿就已经学会了母语中的基本发音,并将声音和意义联系起来。婴儿说出第一个词通常在10-14个月之间,并由此进入了语言式讲话阶段,在18-24个月之间说出第一批简单句子,到3岁时,幼儿的句法和沟通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儿童语言习得的两种经典理论是,学习理论和先天论,如今,许多发展心理学家认为,天生的学习语言的能力可能会被后天的经验所激发或抑制。对婴幼儿语言发展过程的影响因素包括了脑成熟和社会互动。家庭的特征根,比如社会经济地位、成人使用的语言、母亲的回应性等,均影响着婴幼儿的词汇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