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相信,你身边的学霸说:“我还没有开始学习。”
谈起拖延症,可苦了不少人。甚至还有人觉得拖延症非常的不道德,让自己在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创伤。
但我要纠正的一点是,拖延症不涉及任何道德领域上的对与错。因为拖延症,本质上,它只坑你一个人。如果非要说拖延症不道德的话,那也可以,因为他只对你一个人不道德。
一、先确认自己是否有拖延症
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些人虽然把一些事情拖到最后,但他都能高质量地完成。因此,还有一些人故意把事情拖到最后,来享受极限冲刺的感觉。这种情况并不算拖延症,那怎样才算拖延症呢?
具有拖延症的人都有这样的一个特征,它会陷入一个拖延怪圈。
用一个很形象的例子可以解释这个拖延怪圈儿
01迷之自信
某一天,你决定要早睡,为什么呢?因为早睡早起精神好……,晚上10点,你就早早上床,准备睡觉。
02开始乱搞
可是躺在床上睡不着,冒出来一个念头,会想,我就算不睡又怎么着?于是你就开始乱搞,开始玩手机,一下玩儿到了12点
03焦虑的乱搞
你一看表,会发现,哎,这才12点,我玩那么久才12点,平时都是凌晨才睡觉的。于是你又开始玩儿,但你此时此刻已经有些焦虑了。
04燃烧吧!小宇宙
终于,时间到了第二天凌晨4点。这时候你的小宇宙终于爆发了,天呐,我明明10点就上床了,怎么玩6个小时的手机,不行,我一定要在一分钟之内马上睡着。但事实上你是睡不着的。
05哭着把事情做完,并发誓再不拖延。
到了这个阶段,你就开始自责。责怪自己为什么不早点睡?为什么会这个样子?然后又默默的给自己立下誓言,下次我一定要早早睡觉。
不过呢,事实上证明,有一半的人,下次还会陷入之前的循环。
看到这儿,如果你觉得上面所说的,就是你自己本尊了,那么恭喜啊,你确实得了拖延症。
二、心理因素
01.自我价值感=能力=表现
举个例子
比如说,要20天写一篇论文,并上交上去。这时候会出现两种人。
第一种人呢,他从第1天就开始准备,努力了20天,上交上去得了85分。
第二种人呢,他前面19天都在玩,最后到第20天,用了一整天的时间写完论文,得了75分。
很明显,第二种人在拖延时间。
看到这里,我想请问你一个问题,你是想做第一种人还是第二种人?
如果你想做第一种人,很好理解,稳稳当当的。如果你会选择第二种呢?那么很大几率上,你就是第二种人。
第二种人,以后会再次拖延时间,为什么呢?因为,他一天努力能抵得上人家十几天的努力,他觉得自己获得了正反馈,觉得自己能力很强,很有价值。因此,他接受不了,拼尽全力只能得85分的现实,从而产生侥幸心理,一次比一次拖延。
总结纠偏:
一次优异的成绩,不代表一个人最终的能力价值。拿上面20天写论文的例子来说,也许两种人之间第一次相差10分。但第二次、三次,会相差越来越大。为什么呢?那是因为,人自身都是在成长的,我们需要相信,如果从一开始就付出等值的努力,我们会越来越强的,当然强的程度是相对于之前的成绩而言的。然而,如果从一开始就抱着侥幸心理,不肯正视努力与现实之间的关系,那么只会渐渐退步,成绩越滑越差。
02.适应性不良的完美主义——优秀的人不用努力
关于为什么会拖延,还有人会觉得是因为不够努力,那让我们抗拒努力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有时我们会觉得,对于那些真正聪明且有能力的人,所有问题,都能够瞬间解决。这些人就是优秀的人。而我们做某些事,一旦吃苦,就觉得自己,会不会是没能力!亦或是觉得自己不是这块料。往往有这种想法的人,都会带有一些完美主义。
打个比方,比如说学弹琴,可能一开始学的比较快,学会几个小曲子,感觉自己特有天赋,好优秀。然后呢,某一天去学另外一个东西,发现自己学不会,内心就会犯嘀咕,自己明明是有天赋的呀!我不会,是不是就是自己不行呢?然后转头又一想,不对!优秀的人肯定是不用不努力的,如果一努力那就证明我不优秀啊。因此,为了无限证明自己的优秀,该怎么办呢?答案是,一直拖呗。
如果说完美主义是适应性良好,高自尊,对自己要求高,且成就高的的话。那么,对自己要求高,同时又不对自己抱有希望,那就是适应性不良的完美主义了。
总结纠偏——优秀的人同样需要能力
加拿大畅销书作家麦尔坎·葛拉威尔在《异数》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朗朗,我们都知道他,钢琴家,成就也特别高,获得了不少国际奖项。如果说,这都归功于他弹琴技术的话,我们要知道的是,他的高超琴技,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他在此之前已经弹了至少1万小时的钢琴,才有后来的成就。
虽然并不能直接证明,努力了1万小时就能从平凡变成超凡,这样子是科学的。但我们需要知道的是,优秀的人之所以优秀,不是他现在就很厉害,而是在此之前,他就已经付出了,至少1万小时的努力。
很感激你耐着厌倦,读到了今天这篇文章的最后,这篇文章虽然不能直接告诉你解决拖延症的办法,但我希望你读了这篇文章,能够给你在拖延症的思考和认知上,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