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文章内容输出来源:拉勾教育Java高薪训练营。
本篇文章是学习课程中的一部分课后笔记
一、 MySQL体系架构
1、 网络连接层
- 客户端连接器(Client Connectors):提供与MySQL服务器建立的支持。
目前几乎支持所有主流的服务端编程技术,例如常见的 Java、C、Python、.NET等,它们通过各自API技术与MySQL建立连接。
2、服务层(MySQL Server)
服务层是MySQL Server的核心,主要包含系统管理和控制工具、连接池、SQL接口、解析器、查询优化器和缓存六个部分。
- 连接池(Connection Pool):负责存储和管理客户端与数据库的连接,一个线程负责管理一个连接。
系统管理和控制工具(Management Services & Utilities):例如备份恢复、安全管理、集群 - 管理等SQL接口(SQL Interface):用于接受客户端发送的各种SQL命令,并且返回用户需要查询的结果。比如DML、DDL、存储过程、视图、触发器等。
- 解析器(Parser):负责将请求的SQL解析生成一个"解析树"。然后根据一些MySQL规则进一步检查解析树是否合法。
- 查询优化器(Optimizer):当“解析树”通过解析器语法检查后,将交由优化器将其转化成执行计划,然后与存储引擎交互。
select uid,name from user where gender=1;
选取--》投影--》联接 策略
1)select先根据where语句进行选取,并不是查询出全部数据再过滤
2)select查询根据uid和name进行属性投影,并不是取出所有字段
3)将前面选取和投影联接起来最终生成查询结果
- 缓存(Cache&Buffer): 缓存机制是由一系列小缓存组成的。比如表缓存,记录缓存,权限缓存,引擎缓存等。如果查询缓存有命中的查询结果,查询语句就可以直接去查询缓存中取数据。
3、存储引擎层(Pluggable Storage Engines)
- 存储引擎负责MySQL中数据的存储与提取,与底层系统文件进行交互。
MySQL存储引擎是插件式的,服务器中的查询执行引擎通过接口与存储引擎进行通信,接口屏蔽了不同存储引擎之间的差异 。
现在有很多种存储引擎,各有各的特点,最常见的是MyISAM和InnoDB。
4、系统文件层(File System)
- 该层负责将数据库的数据和日志存储在文件系统之上,并完成与存储引擎的交互,是文件的物理存储层。主要包含日志文件,数据文件,配置文件,pid 文件,socket 文件等。
二、MySQL运行机制
-
建立连接(Connectors&Connection Pool),通过客户端/服务器通信协议与MySQL建立连接。MySQL 客户端与服务端的通信方式是 “ 半双工 ”。对于每一个 MySQL 的连接,时刻都有一个线程状态来标识这个连接正在做什么。
- 通讯机制:
全双工:能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例如平时打电话。
半双工:指的某一时刻,要么发送数据,要么接收数据,不能同时。例如早期对讲机
单工:只能发送数据或只能接收数据。例如单行道
- 通讯机制:
查询缓存(Cache&Buffer),这是MySQL的一个可优化查询的地方,如果开启了查询缓存且在查询缓存过程中查询到完全相同的SQL语句,则将查询结果直接返回给客户端;如果没有开启查询缓存或者没有查询到完全相同的 SQL 语句则会由解析器进行语法语义解析,并生成“解析树”。
解析器(Parser)将客户端发送的SQL进行语法解析,生成"解析树"。预处理器根据一些MySQL规则进一步检查“解析树”是否合法,例如这里将检查数据表和数据列是否存在,还会解析名字和别名,看看它们是否有歧义,最后生成新的“解析树”。
-
查询优化器(Optimizer)根据“解析树”生成最优的执行计划。MySQL使用很多优化策略生成最优的执行计划,可以分为两类:静态优化(编译时优化)、动态优化(运行时优化)。
- 等价变换策略
- 5=5 and a>5 改成 a > 5
- a < b and a=5 改成b>5 and a=5
- 基于联合索引,调整条件位置等
- 优化count、min、max等函数
- InnoDB引擎min函数只需要找索引最左边
- InnoDB引擎max函数只需要找索引最右边
- MyISAM引擎count(*),不需要计算,直接返回
- 提前终止查询
- 使用了limit查询,获取limit所需的数据,就不在继续遍历后面数据
- in的优化
- MySQL对in查询,会先进行排序,再采用二分法查找数据。比如where id in (2,1,3),变
成 in (1,2,3)
- MySQL对in查询,会先进行排序,再采用二分法查找数据。比如where id in (2,1,3),变
- 等价变换策略
-
查询执行引擎负责执行 SQL 语句,此时查询执行引擎会根据 SQL 语句中表的存储引擎类型,以及对应的API接口与底层存储引擎缓存或者物理文件的交互,得到查询结果并返回给客户端。若开启用查询缓存,这时会将SQL 语句和结果完整地保存到查询缓存(Cache&Buffer)中,以后若有相同的 SQL 语句执行则直接返回结果。
- 如果开启了查询缓存,先将查询结果做缓存操作
- 返回结果过多,采用增量模式返回
三、MySQL存储引擎
1、各引擎简介
在5.5版本之前默认采用MyISAM存储引擎,从5.5开始采用InnoDB存储引擎。
- InnoDB:支持事务,具有提交,回滚和崩溃恢复能力,事务安全;
- MyISAM:不支持事务和外键,访问速度快;
- Memory:利用内存创建表,访问速度非常快,因为数据在内存,而且默认使用Hash索引,但是一旦关闭,数据就会丢失;
- Archive:归档类型引擎,仅能支持insert和select语句;
- Csv:以CSV文件进行数据存储,由于文件限制,所有列必须强制指定not null,另外CSV引擎也不支持索引和分区,适合做数据交换的中间表;
- BlackHole: 黑洞,只进不出,进来消失,所有插入数据都不会保存;
- Federated:可以访问远端MySQL数据库中的表。一个本地表,不保存数据,访问远程表内容;
- MRG_MyISAM:一组MyISAM表的组合,这些MyISAM表必须结构相同,Merge表本身没有数据,对Merge操作可以对一组MyISAM表进行操作。
2、InnoDB和MyISAM对比
- 事务和外键
InnoDB支持事务和外键,具有安全性和完整性,适合大量insert或update操作
MyISAM不支持事务和外键,它提供高速存储和检索,适合大量的select查询操作 - 锁机制
InnoDB支持行级锁,锁定指定记录;基于索引来加锁实现。
MyISAM支持表级锁,锁定整张表。 - 索引结构
InnoDB使用聚集索引(聚簇索引),索引和记录在一起存储,既缓存索引,也缓存记录。
MyISAM使用非聚集索引(非聚簇索引),索引和记录分开。 - 并发处理能力
InnoDB读写阻塞可以与隔离级别有关,可以采用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来支持高并发。
MyISAM使用表锁,会导致写操作并发率低,读之间并不阻塞,读写阻塞。 - 存储文件
InnoDB表对应两个文件,一个.frm表结构文件,一个.ibd数据文件。InnoDB表最大支持64TB;
MyISAM表对应三个文件,一个.frm表结构文件,一个MYD表数据文件,一个.MYI索引文件。从MySQL5.0开始默认限制是256TB。
3、InnoDB存储结构
-
主要分为内存结构和磁盘结构两大部分:
MySQL 5.7 版本:
MySQL 8.0 版本:
- MySQL 5.7 版本
- 将 Undo日志表空间从共享表空间 ibdata 文件中分离出来,可以在安装 MySQL 时由用
户自行指定文件大小和数量。 - 增加了 temporary 临时表空间,里面存储着临时表或临时查询结果集的数据。
Buffer Pool 大小可以动态修改,无需重启数据库实例。
- 将 Undo日志表空间从共享表空间 ibdata 文件中分离出来,可以在安装 MySQL 时由用
- MySQL 8.0 版本
- 将InnoDB表的数据字典和Undo都从共享表空间ibdata中彻底分离出来了,以前需要
ibdata中数据字典与独立表空间ibd文件中数据字典一致才行,8.0版本就不需要了。 - temporary 临时表空间也可以配置多个物理文件,而且均为 InnoDB 存储引擎并能创建
索引,这样加快了处理的速度。 - 用户可以像 Oracle 数据库那样设置一些表空间,每个表空间对应多个物理文件,每个
表空间可以给多个表使用,但一个表只能存储在一个表空间中。将Doublewrite Buffer从共享表空间ibdata中也分离出来了。
- 将InnoDB表的数据字典和Undo都从共享表空间ibdata中彻底分离出来了,以前需要
4、InnoDB数据文件
InnoDB数据文件存储结构:
分为一个ibd数据文件-->Segment(段)-->Extent(区)-->Page(页)-->Row(行)
- Tablesapce
表空间,用于存储多个ibd数据文件,用于存储表的记录和索引。一个文件包含多个段。 - Segment
段,用于管理多个Extent,分为数据段(Leaf node segment)、索引段(Non-leaf node
segment)、回滚段(Rollback segment)。一个表至少会有两个segment,一个管理数
据,一个管理索引。每多创建一个索引,会多两个segment。 - Extent
区,一个区固定包含64个连续的页,大小为1M。当表空间不足,需要分配新的页资源,不会
一页一页分,直接分配一个区。 - Page
页,用于存储多个Row行记录,大小为16K。包含很多种页类型,比如数据页,undo页,系
统页,事务数据页,大的BLOB对象页。 - Row
行,包含了记录的字段值,事务ID(Trx id)、滚动指针(Roll pointer)、字段指针(Field
pointers)等信息。
四、 Undo Log
1、 Undo Log 介绍
show variables like '%innodb_undo%';
- Undo:意为撤销或取消,以撤销操作为目的,返回指定某个状态的操作。
- Undo Log:数据库事务开始之前,会将要修改的记录存放到 Undo 日志里,当事务回滚时或者数据库崩溃时,可以利用 Undo 日志,撤销未提交事务对数据库产生的影响。
- Undo Log产生和销毁:Undo Log在事务开始前产生;事务在提交时,并不会立刻删除undo log,innodb会将该事务对应的undo log放入到删除列表中,后面会通过后台线程purge thread进行回收处理。Undo Log属于逻辑日志,记录一个变化过程。
例如执行一个delete,undo log会记录一个insert;执行一个update,undo log会记录一个相反的update。 - Undo Log存储:undo log采用段的方式管理和记录。在innodb数据文件中包含一种rollback segment回滚段,内部包含1024个undo log segment。可以通过下面一组参数来控制Undo log存储。
2、 Undo Log 作用
- 实现事务的原子性
Undo Log 是为了实现事务的原子性而出现的产物。事务处理过程中,如果出现了错误或者用户执行了 ROLLBACK 语句,MySQL 可以利用 Undo Log 中的备份将数据恢复到事务开始之前的状态。 - 实现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
Undo Log 在 MySQL InnoDB 存储引擎中用来实现多版本并发控制。事务未提交之前,Undo Log保存了未提交之前的版本数据,Undo Log 中的数据可作为数据旧版本快照供其他并发事务进行快照读。
- 事务A手动开启事务,执行更新操作,首先会把更新命中的数据备份到 Undo Buffer 中。
- 事务B手动开启事务,执行查询操作,会读取 Undo 日志数据返回,进行快照读。
五、 Redo Log和Binlog
1、 Redo Log日志
- Redo:顾名思义就是重做。以恢复操作为目的,在数据库发生意外时重现操作。
- Redo Log:指事务中修改的任何数据,将最新的数据备份存储的位置(Redo Log),被称为重做
日志。 - Redo Log 的生成和释放:随着事务操作的执行,就会生成Redo Log,在事务提交时会将产生
- Redo Log写入Log Buffer,并不是随着事务的提交就立刻写入磁盘文件。等事务操作的脏页写入到磁盘之后,Redo Log 的使命也就完成了,Redo Log占用的空间就可以重用(被覆盖写入)。
原理:
Redo Log 是为了实现事务的持久性而出现的产物。防止在发生故障的时间点,尚有脏页未写入表的 IBD 文件中,在重启 MySQL 服务的时候,根据 Redo Log 进行重做,从而达到事务的未入磁盘数据进行持久化这一特性。
2、 Binlog日志
Redo Log 是属于InnoDB引擎所特有的日志,而MySQL Server也有自己的日志,即 Binary log(二进制日志),简称Binlog。
-
Binlog是记录所有数据库表结构变更以及表数据修改的二进制日志,不会记录SELECT和SHOW这类操作。Binlog日志是以事件形式记录,还包含语句所执行的消耗时间。开启Binlog日志有以下两个最重要的使用场景:
- 主从复制:在主库中开启Binlog功能,这样主库就可以把Binlog传递给从库,从库拿到Binlog后实现数据恢复达到主从数据一致性。
- 数据恢复:通过mysql binlog工具来恢复数据。
写入机制:
- 根据记录模式和操作触发event事件生成log event(事件触发执行机制)
- 将事务执行过程中产生log event写入缓冲区,每个事务线程都有一个缓冲区Log Event保存在一个binlog_cache_mngr数据结构中,在该结构中有两个缓冲区,一个是stmt_cache,用于存放不支持事务的信息;另一个是trx_cache,用于存放支持事务的信息。
- 事务在提交阶段会将产生的log event写入到外部binlog文件中。
不同事务以串行方式将log event写入binlog文件中,所以一个事务包含的log event信息在binlog文件中是连续的,中间不会插入其他事务的log event。
Binlog文件中Log event结构如下图所示 :
3、 Redo Log和Binlog区别
- Redo Log是属于InnoDB引擎功能,Binlog是属于MySQL Server自带功能,并且是以二进制文件记录。
- Redo Log属于物理日志,记录该数据页更新状态内容,Binlog是逻辑日志,记录更新过程。
- Redo Log日志是循环写,日志空间大小是固定,Binlog是追加写入,写完一个写下一个,不会覆盖使用。
- Redo Log作为服务器异常宕机后事务数据自动恢复使用,Binlog可以作为主从复制和数据恢复使用。Binlog没有自动crash-safe能力。
六、 MySQL索引原理
1、索引类型
- 从索引存储结构划分:B Tree索引、Hash索引、FULLTEXT全文索引、R Tree索引
- 从应用层次划分:普通索引、唯一索引、主键索引、复合索引
- 从索引键值类型划分:主键索引、辅助索引(二级索引)
- 从数据存储和索引键值逻辑关系划分:聚集索引(聚簇索引)、非聚集索引(非聚簇索引)
2、 索引原理
- 是存储引擎用于快速查找记录的一种数据结构。需要额外开辟空间和数据维护工作。
- 索引是物理数据页存储,在数据文件中(InnoDB,ibd文件),利用数据页(page)存储。
- 索引可以加快检索速度,但是同时也会降低增删改操作速度,索引维护需要代价。
索引涉及的理论知识:
- 二分查找法 : 它的优点是等值查询、范围查询性能优秀,缺点是更新数据、新增数据、删除数据维护成本高。
- Hash : Hash底层实现是由Hash表来实现的,是根据键值 <key,value> 存储数据的结构。非常适合根据key查找value值,也就是单个key查询,或者说等值查询。
-
B+Tree (MySQL数据库索引采用) :
① 非叶子节点不存储data数据,只存储索引值,这样便于存储更多的索引值
② 叶子节点包含了所有的索引值和data数据
③ 叶子节点用指针连接,提高区间的访问性能
B+树的搜索:
B+树进行范围查找时,只需要查找定位两个节点的索引值,然后利用叶子节点的指针进行遍历即可。
-
B-tree:
① 索引值和data数据分布在整棵树结构中
② 每个节点可以存放多个索引值及对应的data数据
③ 树节点中的多个索引值从左到右升序排列
B树的搜索:
从根节点开始,对节点内的索引值序列采用二分法查找,如果命中就结束查找。没有命中会进入子节点重复查找过程,直到所对应的的节点指针为空,或已经是叶子节点了才结束。
3、 聚簇索引和辅助索引
- 聚簇索引和非聚簇索引:
B+Tree的叶子节点存放主键索引值和行记录就属于聚簇索引;如果索引值和行记录分开存放就属于非聚簇索引。 - 主键索引和辅助索引:
B+Tree的叶子节点存放的是主键字段值就属于主键索引;如果存放的是非主键值就属于辅助索引(二级索引)。
在InnoDB引擎中,主键索引采用的就是聚簇索引结构存储。
4、 回表查询
- 聚簇索引的叶子节点存储行记录,InnoDB必须要有,且只有一个。辅助索引的叶子节点存储的是主键值和索引字段值,通过辅助索引无法直接定位行记录,通常情况下,需要扫码两遍索引树。
先通过辅助索引定位主键值,然后再通过聚簇索引定位行记录。
5、覆盖索引
- 只需要在一棵索引树上就能获取SQL所需的所有列数据,无需回表,速度更快,这就叫做索引覆盖。
实现索引覆盖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将被查询的字段,建立到组合索引。
6、最左前缀原则
-
复合索引使用时遵循最左前缀原则,即查询中使用到最左边的列,那么查询就会使用到索引,如果从索引的第二列开始查找,索引将失效。
七、 MySQL事务
1、事务
2、MVCC
- 多版本控制MVCC,也就是Copy on Write的思想。MVCC除了支持读和读并行,还支持读和写、写和读的并行,但为了保证一致性,写和写是无法并行的。
在事务1开始写操作的时候会copy一个记录的副本,其他事务读操作会读取这个记录副本,因此不会影响其他事务对此记录的读取,实现写和读并行。
MVCC实现原理:
MVCC最大的好处是读不加锁,读写不冲突。在读多写少的系统应用中,读写不冲突是非常重要的,极大的提升系统的并发性能,这也是为什么现阶段几乎所有的关系型数据库都支持 MVCC 的原因,不过目前MVCC只在 Read Commited 和 Repeatable Read 两种隔离级别下工作。
两种读操作:
- 快照读:读取的是记录的快照版本(有可能是历史版本),不用加锁。(select)
- 当前读:读取的是记录的最新版本,并且当前读返回的记录,都会加锁,保证其他事务不会再并发修改这条记录。(select... for update 或lock in share mode,insert/delete/update)
八、mysql 锁
1、锁分类
1.1、 从操作的粒度可分为表级锁、行级锁和页级锁。
- 表级锁:每次操作锁住整张表。锁定粒度大,发生锁冲突的概率最高,并发度最低。应用在MyISAM、InnoDB、BDB 等存储引擎中。
- 行级锁:每次操作锁住一行数据。锁定粒度最小,发生锁冲突的概率最低,并发度最高。应用在InnoDB 存储引擎中。
-
页级锁:每次锁定相邻的一组记录,锁定粒度界于表锁和行锁之间,开销和加锁时间界于表锁和行锁之间,并发度一般。应用在BDB 存储引擎中。
1.2、从操作的类型可分为读锁和写锁。
- 读锁(S锁):共享锁,针对同一份数据,多个读操作可以同时进行而不会互相影响。
- 写锁(X锁):排他锁,当前写操作没有完成前,它会阻断其他写锁和读锁。
- IS锁、IX锁:意向读锁、意向写锁,属于表级锁,S和X主要针对行级锁。在对表记录添加S或X锁之前,会先对表添加IS或IX锁。
1.3、 从操作的性能可分为乐观锁和悲观锁。
- 乐观锁:一般的实现方式是对记录数据版本进行比对,在数据更新提交的时候才会进行冲突检测,如果发现冲突了,则提示错误信息。
- 悲观锁:在对一条数据修改的时候,为了避免同时被其他人修改,在修改数据之前先锁定,再修改的控制方式。共享锁和排他锁是悲观锁的不同实现,但都属于悲观锁范畴。
2、行锁原理
- InnoDB行锁是通过对索引数据页上的记录加锁实现的。
2.1、实现算法
- RecordLock锁:锁定单个行记录的锁。(记录锁,RC、RR隔离级别都支持)
- GapLock锁:间隙锁,锁定索引记录间隙,确保索引记录的间隙不变。(范围锁,RR隔离级别支持)
- Next-key Lock 锁:记录锁和间隙锁组合,同时锁住数据,并且锁住数据前后范围。(记录锁+范围锁,RR隔离级别支持)
3、 死锁与解决方案
3.1、表锁死锁
原因:
- 用户A访问表A(锁住了表A),然后又访问表B;另一个用户B访问表B(锁住了表B),然后企图访问表A;这时用户A由于用户B已经锁住表B,它必须等待用户B释放表B才能继续,同样用户B要等用户A释放表A才能继续,这就死锁就产生了。
用户A--》A表(表锁)--》B表(表锁)
用户B--》B表(表锁)--》A表(表锁)
解决方案:
- 这种死锁比较常见,是由于程序的BUG产生的,除了调整的程序的逻辑没有其它的办法。
仔细分析程序的逻辑,对于数据库的多表操作时,尽量按照相同的顺序进行处理,尽量避免同时锁定两个资源,如操作A和B两张表时,总是按先A后B的顺序处理, 必须同时锁定两个资源时,要保证在任
何时刻都应该按照相同的顺序来锁定资源。
3.2、行级锁死锁
产生原因1:
- 如果在事务中执行了一条没有索引条件的查询,引发全表扫描,把行级锁上升为全表记录锁定(等价于表级锁),多个这样的事务执行后,就很容易产生死锁和阻塞,最终应用系统会越来越慢,发生阻塞或死锁。
解决方案1: - SQL语句中不要使用太复杂的关联多表的查询;使用explain“执行计划"对SQL语句进行分析,对于有全表扫描和全表锁定的SQL语句,建立相应的索引进行优化。
产生原因2:
- 两个事务分别想拿到对方持有的锁,互相等待,于是产生死锁。
解决方案2:
- 在同一个事务中,尽可能做到一次锁定所需要的所有资源
- 按照id对资源排序,然后按顺序进行处理
3.3、共享锁转换为排他锁
产生原因:
- 事务A 查询一条纪录,然后更新该条纪录;此时事务B 也更新该条纪录,这时事务B 的排他锁由于事务A 有共享锁,必须等A 释放共享锁后才可以获取,只能排队等待。事务A 再执行更新操作时,此处发生死锁,因为事务A 需要排他锁来做更新操作。但是,无法授予该锁请求,因为事务B 已经有一个排他锁请求,并且正在等待事务A 释放其共享锁。
事务A: select * from dept where deptno=1 lock in share mode; //共享锁,1
update dept set dname='java' where deptno=1;//排他锁,3
事务B: update dept set dname='Java' where deptno=1;//由于1有共享锁,没法获取排他锁,需等待,2
解决方案:
- 对于按钮等控件,点击立刻失效,不让用户重复点击,避免引发同时对同一条记录多次操作;使用乐观锁进行控制。
乐观锁机制避免了长事务中的数据库加锁开销,大大提升了大并发量下的系统性能。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乐观锁机制是在我们的系统中实现,来自外部系统的用户更新操作不受我们系统的控制,因此可能会造成脏数据被更新到数据库中;
3.4、死锁排查
查看死锁日志
通过show engine innodb status\G命令
查看近期死锁日志信息。
使用方法:
1、查看近期死锁日志信息
2、使用explain查看下SQL执行计划-
查看锁状态变量
通过show status like'innodb_row_lock%‘命令检查状态变量,分析系统中的行锁的争夺情况- Innodb_row_lock_current_waits:当前正在等待锁的数量
- Innodb_row_lock_time:从系统启动到现在锁定总时间长度
- Innodb_row_lock_time_avg: 每次等待锁的平均时间
- Innodb_row_lock_time_max:从系统启动到现在等待最长的一次锁的时间
- Innodb_row_lock_waits:系统启动后到现在总共等待的次数
如果等待次数高,而且每次等待时间长,需要分析系统中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等待,然后着
手定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