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的青春是被祝福的,我的青春是被诅咒的;
别人的青春是神采飞扬的,我的青春是死气沉沉的;
别人的青春里有同龄的小伙伴们,我的青春里只有青春痘和大姨妈。
后来,青春痘跟我说拜拜了,到现在只剩下大姨妈还一直陪着我。
要不是有大姨妈,我都不知道我的青春要怎么过!
NO.1 青春前奏小调:
狗啃般的童年
说起“童年阴影”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里的安嘉和?
还是《还珠格格》里的容嬷嬷?
NO!NO!NO!
对我来说,都不是,我想到了我妈。
我要不说出来,你都不知道我妈有多恐怖!
小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网络,唯一的乐趣的就是每天下午放学后跑回家看《蓝猫淘气三千问》。
但我妈不准,我每看一次就要被她说一次,所以我都是趁她不在偷偷的看。
可每次,我都看得提心吊胆,眼睛盯着电视,耳朵必须竖起来,时刻警惕我妈会突然从后面冒出来。
不止如此,为了防止被我妈发现,看完我还得偷偷拿毛巾给电视机降温。
额……就以前的老电视机,前面是屏幕后面还带个大屁股的那种,看的时间长了屁股那块就容易发热。
我一开始不知道,是我妈有一次拆穿我时说的。
我偷偷记下了。
最让我气愤的是,我妈不让我看电视,可她自己却每天都看!
光明正大的看!
我不服:同样都是看电视,凭什么你可以我就不行?
我妈说:就凭我是你妈!
一句话,瞬间把我堵得哑口无言。
她还说:
你现在是学生,首要任务就是好好学习,你看你,成天就想着玩、想着看电视,你以为钱很好挣是吗?
要不是为了你,我跟你爸用得着这么辛苦吗?
你要是实在不想读书,那从明天开始就别去学校了,跟着我一起去地里干活,也省得浪费钱。
我妈拿读书这事来威胁我。
我除了怂什么也干不了。
虽然那个时候我也不知道自己以后会干什么,但我从小就听身边的长辈们讲,如果我不好好读书,长大就会跟他们一样,每天都要下地干活。
累死累活的,还赚不了几个钱。
我很害怕,也很恐惧。
我只能妥协。
NO.2 青春协奏曲:
未成年人battle成年人,完败!
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
而似乎从记事那一刻起,妥协就成了我的家常便饭,它几乎贯穿了我的一整个青春。
作为“妥协惯犯”的我,在那个时候是没有话语权的。
用我妈的话来说:我吃的、穿的、用的、住的,都是她跟我爸的。
我还有什么资格说这说那?
可这样就算了,我还必须听他们的话。
理由很简单:
他们一个是我妈一个是我爸。
就连偶像周杰伦都唱着告诉我,要《听妈妈的话》。
当时势单力薄,尽管觉得很不公平,却也根本无力反驳。
只能违心的妥协和接受。
有一次在日本作家伊坂辛太郎的《一首小夜曲》里看到一句话,我觉得说的特别在理:
“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在我住的房子对面,有一对夫妻带着俩小孩。
大的上幼儿园了,小的还不会走路。
连着好几天的早上,我都能听见大的那个小孩大哭。
训斥她的就是她的妈妈。
而在我的印象中,那位年轻的妈妈真的很喜欢打骂她的小孩。
我曾一度以为她要把小孩打死。
“拳头文化”在中国式教育的家庭里非常普遍。
拳头打在身上,伤痕是看得见的。
但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隐形的伤害:
它看不见摸不着。
它可以是言语,也可以是眼神、态度。
它不会一箭穿心,更不会一针见血。
它更像是某种意义上的癌细胞,混迹在你的青春里,一点一点吞噬掉你的开心和快乐,甚至让你变得没有了自我。
而这种伤害的始作俑者又恰恰都没有意识到,他们只会觉得:
这些都是为你好。
可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身体上的伤口会愈合,心上的伤口只会越来越大。
大人们不知道的是,很多幼小心灵的崩溃往往都是从他们眼里那些“不起眼”的小事开始的。
大部分家长眼里的好孩子无外乎就是做到了这两点:
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听父母的话:懂事孝顺,他们的话就是你的指挥棒。
所以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被父母这样教育过:
这次考试又不及格,都不知道你的书读到哪里去了!你看看人家小红,年纪比你小,却每回考试都拿满分。
看看你,每次放假就只知道玩玩玩,不能多看看书吗?你以为你学习很好啊!
你都这么大人了,也要懂点事啊,我都要被你气死了。
你必须好好读书,我跟你爸以后就指望你了。
每句话的背后,都是一场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的博弈。
所有博弈中,未成年人几乎就没有赢过。
而输的代价就是无条件的服从。
NO.3 青春二重奏:
关于恋爱和梦想的歇斯底里
你以为只是小时候需要服从吗?
不!
你的青春,甚至你那遥不可及的未来,都在服从范围之内。
读书的时候,你有个心仪的女孩,她是你的同桌,你很喜欢她,你鼓起勇气准备跟她表白。
可却被你妈妈发现了,她骂你不知羞耻,小小年纪懂什么叫喜欢?
她警告你这是早恋,被老师知道了是要在国旗下通报批评的。
她还说,恋爱会让你分心,会影响你的学习,她是为你好。
一句“为你好”瞬间碾压了所有。
你唯美的初恋。
你对爱情抱有的美好幻想。
以及你渴望爱和被爱的情感。
都随着被你妈撕碎的情书一起埋葬进了垃圾桶。
他们剥夺了你主动去爱的资格,以至于在毕业后进入社会,你已经不知道要怎样去爱一个人了。
可这个时候,你的父母却又说:
跟你一起读书的小黄去年就结婚了。
还有以前跟你玩得很好的那个女孩子,小孩都已经上幼儿园了。
你年纪也不小了,也该考虑成家的事了。
于是,很多人甚至都来不及考虑对方到底合不合适,就在父母的不停的唠叨和催促下匆忙结婚了。
然后,问题也出来了。
一个有着满脑子学识和高素质修养的博士,在家里却被嫌弃成妈宝男。
一个在工作上雷厉风行的职场达人,却被家庭关系里的琐碎小事逼到患上抑郁症。
一个通晓天文地理,熟知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智慧达人,在婚姻关系里却连最基本的判断都没有,白白被人骗去几百万,最后闹到跳楼自杀。
诸如此类血淋淋的案例比比皆是。
父母亲手割断了你去爱的念想,却怪你不会再去爱了。
可他们忘了,没有人是天生就会爱的,都是一步一步学着,一点一点磨砺出来的能力。
而学生时代的恋爱也并非如他们口中说的那般不堪。
湖南电视台有一档节目叫《少年说》,鼓励孩子站上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一位名叫李自立的男孩,很霸气的跟喜欢的女孩表白了,并被网友称为史上最励志的表白。
表达爱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能力。
爱本身就能促进彼此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而更可悲的是,很多孩子成了父母梦想的承载体。
他们把自己没有来得及或者没有能力去实现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
可他们却从来没有想过,孩子也是有梦想的,那他们的梦想要怎么办?
难道又要像自己一样等着他们的孩子去实现吗?
这多可悲啊!
每个孩子都在为自己的父母而活,而每对父母也都怀揣着梦想等着孩子去实现。
却没有人,是真正的在为自己而努力。
NO.4 青春尾声小调:
我们,也终于懂事了
年少时,我们因为不够强大而被父母击得一败涂地。
长大后,我们有能力反击了却发现父母也不过只是普通人。
当年他们口口声声说的那些“为你好”是真心的,他们起早贪黑的干活挣钱也是真的在努力为你创造更好的条件。
跟那时候懵懂的我们一样,父母也不是一生下来就会为人父母的,他们也是第一次为人父母。
我们,要试着和父母握手言和。
原谅他们,也放过自己。
因为,我们已经长成大人了。
我们,也该懂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