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70后,出生在农村,妈妈是农民,爸爸是工人。
我有一个弟弟,比我小两岁多。
我们居住的村子在半山腰,视野非常开阔。
推开门就能望见原处的高山,而近处是望不到头的层层梯田。
我7岁多才上小学,也没有上过幼儿园。
学校离我家走路大概半个多小时。那时我和村子里的一个长辈同在一个班上。
他住村子的另外一头,每天早上他背着书包路过我家门前,然后我就跟着他一起走路去学校。
那时候的孩子没有现在的孩子宝贝,父母整天在地里干活,哪有时间接送你上学放学。
当然那时候走路也安全,不像现在到处都是车来车往,小孩子的安全没有保障。
我们的学校是用石头切的房子,下雨天经常漏水。
记得有一次雨特别大,教室的地板是泥土做得,高低不平。雨水从屋顶石头的缝隙滴滴答答的落到地上。
老师帮我们把课桌搬到讲台旁边,同学们围成一圈继续听老师讲课。
下课的时候,大家在教室走路都小心翼翼的,因为雨水浸泡,地上的泥巴开始打滑。
我在这个学校只读了一年,二年级的时候我就随父亲到了县城读书。
所以,现在我怎么也回忆不起当时中午我们在学校吃饭没有啊?真的忘记了。
我只记得教室后面有一间小房子,是老师的办公室和他们吃饭的地方。
当时学校的老师几乎都是家在本地的,也是和学生一样每天回家。
只有一个女老师是周末才回家,她是我们的班主任。她的名字叫谭红凤。
谭老师很年轻,大概二十多岁。她的家在我父亲工作的县城。
那时她每周从县城来学校上班,需要坐客车然后再走两小时的山路。
有一次她两天都没有来上课,有老师告诉我们说,因为下暴雨把路冲坏了,谭老师来不到学校了。
我读的这个大队小学也是在半山腰。只是,学校周边到处都是山林。
从我家走路去学校还算平坦,没有太多的坡路。就是一直在稻田旁边的小路上走。
快到学校的时候需要穿过一段小树林。
我最怕这片小树林。有时放学晚了没有同学结伴,我一个人会很害怕,总是飞快的跑出树林子。
那时候就是怕鬼,总觉得树林的深处有鬼。
后来我们的班主任谭老师突然离开了,来接替她的是王老师。
王老师听说是苗族,好像她是从贵州嫁到我们这个大队的。
她上课还带着她的小孩子。她把孩子背在背上,用竹棍棍指着黑板上的生字一个一个教我们读。
不一会孩子开始哭,她一边抖动身子,一边哄孩子,一边继续教我们读。
那个场景我一直都记得,并且非常清晰。
我们教室外面是一个很大的操场。中间有一个很大的黄角树。
下课的时候,同学们就在黄角树下跳绳,打闹。
后来我转学了,再后来我们的家也搬离了老家。
那个学校也就从来没有回去过。那是我启蒙读书的第一所学校,那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
时过境迁,不知道那座房子还在不在?突然有些怀念。
齐微课
齐帆齐2021年度读书写作营打卡
第37篇: 1092字。
累积字数: 4888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