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
这是思考的轨迹。
1. 把辉友推向“台前”,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彼此成就吧!从中看到辉哥的格局以及肩上的责任感[强]【辉哥反馈:也是最近才想清楚,认识提升了一点】
2. 这样聊天讨论分享的动作,让我感受到辉哥离我们真的很近,真实到新栏目背后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心里也更加期待了。有时候遥远的大牛可以是我们的榜样和引导者,但是这样在同一个圈子里的“高手”才更容易唤醒“改变的自信”,激发“改变的行为”【辉哥反馈:的确如此,我希望能加强星球上与高手切磋的氛围】
3. 关于生命终点临近的思考,最有意思的地方是:探明自己当下的价值观,提醒自己哪些是可以放到to do list里的事。另一方面,这也是分辨“最重要的事”的一个方法,如果再也没有机会跳槽,我会选这个工作么?如果再也没有下个月,这个月我会分多少给爱的事业,多少给家人?如果好好照顾好身体,有概率延长生命,我会通过熬夜榨取时间?还是通过延长生命获得时间?面对这样“生命还剩90天思考”,或者生活中的我们,脑海中总是有很多灵感,像是一阵阵迷人的风,吹得我们东倒西歪,左顾右盼。如何才能在风中站稳脚跟,有意识的向目的地前行,而不是因各种突如其来的“灵感大风”乱了方寸?我在GTD的管理理念里找到了答案。
4. 刻意练习中体现的坚毅和忍耐手机表象,内核驱动力是热爱和无限期待。当功利心压倒初心,就会遗失那份快乐和爆发力,会害怕挑战,害怕失败。高额奖赏会导致一个人因失去思考能力和判断力,能力和执行力下降。
5. 我很喜欢《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的一句话:每当你想要评论别人的时候,你要记住,不是世上所有人都拥有和你一样的优越的条件。
6. 记得当年看《脱口秀大会》时庞博说的一段印象深刻:李白看到庐山瀑布吟诵出“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我到庐山,感慨:真壮观!真大!…我高中语文考试时,诗词背诵部分基本都是放弃的,从来没有背完过一篇课文,长点的诗也就挑常考的名句背背应付一下。那些熟记诗词的人,看到相似美景或处在同样境地时,在有感而发吟诵千骨绝唱时,或许真的能体会到与千百年前的古人心灵相通的爽快。在我眼里,这是何等浪漫和让人欣喜的事啊!
7. 第二次接触,对“私董会”本身有两点新的深刻认识:1. 这是一场头脑风暴,重要的是提供“第三视角”,绝非讨论答案。2. 讨论的主体是人,而不是单纯的事,一旦脱离案主这个先行条件,就失去了意义。另外,因为深深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为了保证幕僚提供的信息自己能完全消化,采取了小规模+逐一采访式的个性化形式,很意外大家都展现出开放的心态,很包容我微调流程和形式的举动,让我感受到未来可以探索出一套读书会独有的私董会章程,也会有更多创造欣喜的可能
8. 这次私董会后,我觉得它特别迷人的一点就是:尽全力减少你的“盲区”,让你更清晰的同时,不容易被隐蔽的石头绊倒
9. 踌躇哲学,实践与设计出现冲突,不放弃不执着,关注冲突中的机会和缝隙。道路横在空中,如何在被绊倒之后跟成功撞个满怀
10. 好细腻生动的文字啊~我喜欢这种有画面感、有声响的文字,像电影,一帧帧、一幕幕,带我去了那个我不曾去过的地方,不太熟悉的年代,却又让我与雨中的女儿离得那么近,看得那么清晰。
11. 作为心理咨询师,要“该出手时”才出手,并且要用专业眼光识别出“该出手”的时机
12. 临近毕业,心里萌发了人生使命感,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珍贵的“礼物”。我会好好呵护它,栽培它,让它从模糊到清晰,从弱小到强大,我相信有它的陪伴,我未来的人生会充满能量
13. 即将踏入职场,会在第一年开始注意留意自己的绝对工作时间,与工资对照算出自己的“时薪”。随着工作年限增长,观察变化
14. 有限游戏为了赢,你时刻注意观众如何看你,达到目标取胜时获得权力,游戏也随之结束。无限游戏中你不关注观众如何看你,完全沉浸其中;没有界限和规则的约束,你发挥无限创造力,在游戏中创造时间而不是消耗时间。“世上有且只有一种无限游戏。”在我眼里,无限游戏是伴随心流状态,无限延展的人生。
15. 听了这个链接,发现我报名叶子姐发在群里的心理咨询课,是出于战略性副业的考虑。一方面我即将踏入教育职场,系统的心理学知识对自己、对学生和同事关系处理有一定支持作用。另外,未来或许有机会在医学院开设心理相关选修课,是一种技能储备。通过私董会的讨论,让我从第三视角看清很多事,豁然开朗。在读书会如果用心尽力,就会发现彼此真的实现了“陪伴、分享、成长”,非常感谢❤️
16. 沟通的目的是把【信息】传递到对方心里,而不是仅仅让对方听到【声音】,这就要求“说人话,讲人事儿”,否则就是现实版的“对牛弹琴”。看来咨询师“该出手”的最佳时机,是对方由“无知”向“自知”转变的过程中,进而引导对方进入“自我觉知”阶段,从而慢慢构建起新的心理思维习惯
17. 要看到躲藏在【情绪】背后的【欲望】。通过扩大“开放区”保证沟通顺畅,通过引导缩小对方“盲区”、适当袒露“隐匿区”以达到“自知”,并与之携手在未知区不断探索和觉察
18. 上个周听了一本翠平姐推荐的书《Future wise》如果愿意花点时间,书里有这个问题超棒的讨论(注重看似没用知识的“第三类接触”即在生活中的理念渗透和应用;全局性理解,挖掘看似无用知识背后的认知方式和内涵,理解、运用、感兴趣、融会贯通)
19. “为了测试自己个人的市场价值,建议每隔一两年就去人才市场上面试,找行业内最好的企业面试。看看自己的个人能力距离顶尖的要求还差多远?回来之后,照这个标准来设立自己工作能力提升的目标。”辉哥的锦囊已收好
20. 位置决定视野,只有站在对方角度,才能看到他眼里的世界。要避免【直觉思维】相关的过于自信和先入为主;避免【机械思维】保证知识随着具体情况迭代
21. 这是我第一次认识到【反社会化】反社会化的人,表面强硬、内心软弱。别人指出自己错误,明知自己不对却狡辩甚至大打出手。而社会化的人内心有一定强度和原则,外在相对圆滑,内外兼修。
22. 17年遇到一连串的坎儿,自己也是从那时起,开始练字、重拾画笔、下决心与拖延和解做一个靠谱的人。那是一个重要的节点,为了解决人生困惑我开始爱上读书,也的确读了很多书,收获了很多。今年是我在低谷耕耘后,丰收的一年,自己“脱胎换骨”,好消息也接踵而至。所有的挫折都是机会
23. 心里科学使“以不变应万变”成为可能,在科学纲领指导下,有“法”可依,而这种方法技术也是稳定、可重复的。【科学】带来理性,【艺术】带来感性,【人文】带来同理心。先用理性稳定对方情绪,保证“开放区”信息沟通顺畅,再通过感性让对方敞开心扉,缩小“盲区”并挖掘“隐匿区”,最后带着同理心与对方一起在“未知区”探索,随时期待“顿悟时刻”的到来
24. 咨询的根本是【协助】求助者解决问题,这就再次强调了出手的好时机是在对方从“无知”向“自知”过渡时的矛盾期。对于【求助者】的定义让我豁然开朗,原来不是每个【来访者】都是【求助者】,满足以下条件才能开启咨询:愿意付费、初步自知,以及自己承担改变行动的责任。心理世界“越减越多”的规律也很神奇,原来要变得外向,可以通过跟内向的人在一起来实现。同理,想要感受到幸福,就想想有多少人各种条件不如你,你的起点其实已经高于很多人了。
25. 上一节提出要识别problem,现在明白了,原来不止于此,不同于医生对症下药,关注“人的病”,咨询面对的问题只是人的部分,不要掉到解决问题的洞穴里,关注“病的人”,实际上是“成长蜕变中有点痛苦症状的人”
26. 用work with心态,把自己党合伙人从更高维度看待工作,下级或许会对上级的决策表现出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自我成长也会快很多。但是,我不会奢望上级在短期内真的也会在同一个平面看待自己,毕竟我很难改变上级的想法,“彼此当成合伙人”这是我们要追求,但未必能实现的目标
27. 相信什么就会看到什么,这又是一种类似香帅讲过的“自我实现”。“任何一个解决不了的问题背后,一定存在着一个支撑物。”这个太赞了,让我有顿悟的兴奋感!关注什么维持着problem,并将它拆掉,problem自然会瓦解。
28. 接受是改变的起点,也是”信则灵”的范畴。另外,要透过症状的诉说去触碰真正底层的起因。这让我想起了,医学上有一个原则:当发热症状原因不明时,不要轻易对症退热,这样有可能导致真实病因隐匿,而耽搁针对病因的根本性治疗。症状是身体奋起对抗疾病的过程,也是向外界求救的过程。为了避免被对方拉上树,要求异,要提供差异视角和差异信息,这点对我来说很有启发。关于孩子试错,我听过一本书叫《学校如何运转》,基础教育(18岁前)是孩子进入社会前的【社会】,是他们在【犯错中成长】的地方,即目的是给孩子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范围犯错,这刷新了我对基础教育的认识。当情商智商成熟,驱动行为的动力系统、意志上的刹车系统平衡了,法律责任也来了,再补社会经验课就晚了。
29. “亲人要以礼相待,生人要热情相处,熟人亲近扶持”。
30. 看来我们熟悉的地方会影响我们对新旅途的感知。还记得初次到南方旅游时,因为眼前建筑、植被、风光甚至人文与青岛的不同让我感到分外欣喜。行走在异国的街头,我也总会不自觉地与青岛比较,那些或熟悉或陌生的感受都会融入我们的记忆,滋养我们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