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主要讲的是魏、蜀、吴三国纷争的故事。它叙述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义到西晋太康元年三国统一为止。描写了近百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展示了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其中,《三国演义》中有许多大人物、大豪杰、大英雄,这些人物都很值得我们学习。 诸葛亮:让我们懂得了遇事要沉着冷静,以不变应万变。在“空城计”中,诸葛亮把他原本的“帅气”展现得淋漓尽致。面对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的15万大军,诸葛亮不但临危不惧,而且还传令打开城门,派人到城门口洒扫。诸葛亮自己却登上城楼,端坐弹琴,态度从容,琴声不乱。司马懿来到城前,见此情形,心生疑窦,怕城中有埋伏,因此不敢贸进,便下令退兵。这就是诸葛亮用他的智慧劝退敌军,从此留下了“空城计”的佳话。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我们知道当一个人面对比自己更强大的对手时,往往会出现异常紧张的状态。诸葛亮之所以能够毫不慌张的面对敌军那15万大军,是由他自身的心理素质决定的。在南阳隐居期间,诸葛亮平时好博览群书,并养成众观大略、汲取精华的习惯,就是因为他在那段时间的厚积薄发、韬光养晦,才成就了他出山后的所作所为。因此,要想在遇到重要的事情时不会紧张、失常,那么我们就应该像诸葛一样,在平常努力将事情做好,用做重要的事情的心态去做好每一件事,从而能对自己的真实水平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知道自己能将事情做多好,知道紧张到什么程度就会出差错。这样,再次遇到重要事情时,就会胸有成竹,就不致于在关键时刻犯错了。
关羽:让我们懂得了点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关羽最初和刘备、张飞在桃园三结义之后,三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一直守护在刘备身边,甚至在后来虽被曹操俘虏,但那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为了回报曹操的知遇之恩,关羽曾不顾众人眼光而是选择帮助曹操解白马之围。关羽的一生,忠肝义胆,诚信磊落;叱咤风云,横扫千军,堪称英雄人杰。现在,关公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他是中华民族忠义的化身。人们尊称他为“关公”,赋予他的荣誉在中国历史上达到的高度不是一般人物所能够与之相比的! 从关羽身上,我们明白了做人最应该具备的就是赤心忠诚,和他身上的那种知恩必报的美好品质。
曹操:让我们懂得了英雄必需有包藏宇宙之机和吞吐天地之志。曹操,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但是我们永远不可否认他的胆略与才智。在“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一回中,曹操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无畏气概和超人的胆略。专权残暴的董卓成为保皇一派的心头大患,然而就在满朝文武面对这一现实束手无策之时,曹操却一人独笑,并嘲讽道:“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否?”于是曹操便借刀独自冒险刺杀董卓,这表现出了他非凡的胆略,也同时为他换来“忠义”的名声。在刺杀的过程中,由于被董卓察觉,他便立刻下跪诈称献刀,更是表现出他临危不惧的“胆智”。曹操还唯才是举,有着宽大的胸怀与长远的眼光。在《三国演义》中,曹操之所以能雄视中原,除了曹操自身“胆智才略”外,更重要的是有一批忠实而又智勇的团队。曹操知人善任,把一大批有才智之人并入他的集团,使他们各施其能,各尽其才,为以后成就曹操的政治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他逐鹿北方的大业提供最大的可能。曹操不仅慧眼识英才,而且总是想方设法笼络人才。曹操对关羽可谓是爱怜有加,他也曾想千方百计留用关羽,即使他知道这是不可能、心中不爽之时,仍做出牺牲,并赞叹道:“事主不忘其本,乃天下之义士也。”特别是在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之后,他仍执意不改,下令放关羽。从中表现出曹操用人的气度和肚。
《三国演义》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其中塑造的一大批英雄豪杰都很值得我们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