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梦想和愿景
“今天得到证明的,是当初仅仅存在于想象中的。”
——威廉-布莱克
想要实现人生的价值,首先要遵从自己心声,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和愿景,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创造,第一次是心智上的创造,第二次才是实际的创造。愿景是在脑海中看未来的事态,是想象力的应用,当我们的头脑把需求与可能结合起来的时候,就产生了愿景,记忆是过去,是有限的,但愿景是未来,是无限的,愿景比历史更卓越。
遵从自己的心声,关键点是:眼睛向内、自内而外的发现。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渴望卓越而有所贡献的生活——在人生的各个领域(而不是仅仅在工作中),过真正重要、真正有所作为的生活。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我们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的选择。那么问题来了,怎样选择才算是好的选择,希特勒选择成为世界的征服者,而且几乎成功了,那么他的选择对吗?
选择的关键在于利用原则而不是价值观来确定“真北”,然后把一切都对准那个方向。价值观和原则是不同的,价值观是几个人或一群人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追求,但它不一定符合所有人的价值取向,比如说一群强盗也有他们的价值观:通过打家劫舍来发财。你能说他们的价值观就是对的吗?但原则却是普遍适用和永恒不变的,它能跨越文化、种族和国界,放之四海而皆准,它们从不改变——诸如正直、公平、尊重等等,不同民族的人都会赞同这些原则。
找到了准则,再利用下述简单的假设,我们能立刻开始过更平衡、更诚信、更有力的生活。它们很简单,但经常做的话,可以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找到自己力量和诚信的源泉。
1.身体方面:
假设自己患有心脏病,据此安排自己日后的生活和工作。
2.智力方面
假设自己的职业生涯只有两年,据此做好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储备。
3.心灵方面
假如你的行为、你所说的关于别人的话,他们都能看到、听到,据此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4.灵魂方面
假设你每个季度都会和自己进行一次对话、开展自省,据此安排自己的行动。
二、目标
所有关于自我管理和励志的书中,都提到了“目标的威力”,我们被教导要确立人生的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每月目标、每周目标、每日目标等等。显然,确立目标是功能强大的过程,它将我们的注意力聚焦到想要实现的那个点上去,也就是“聚焦原则”,同时,这是“一次一口就能吃掉一头大象”的具体体现,具体来说,就是把目标具体化为可达成、可实现的目标。
我目前采用的是拓展的“SMART”法则,传统的“SMART”法则由以下五点组成:
1.“S”:Specific明确的
所谓明确就是要用具体的语言清楚地说明要达到的标准,很多目标没有完成,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标准定的模棱两可。
例如:目标——“减肥”、“减些体重”。
这种目标就没有什么意义,因为目标太模糊了。如果你只减重1kg,虽然你确实瘦了一些,但你肯定对这个结果并不满意,因此设定一个具体目标更有意义,例如“减重10kg”。
还有一点就是,最好设立一些积极的目标,也就是像“减重10kg”这种目标,如果能设立成“达到健康体重所需的72kg”,这样就能经常想到积极的方面,更利于自己接受。
2.“M”:Measurable可测量的
可测量性就是指目标应该是明确的,而不是模糊的。应该有一组明确的数据,作为衡量是否达成目标的依据。一旦变得具体,计量你是否实现目标的方式常常不言自喻,如果是关于体重,你最好使用体重计或者脂肪检测仪。
如果制定的目标没有办法测量,就无法判断这个目标是否实现。比方说,“为所有的老员工安排进一步的管理培训”。进一步是一个既不明确也不容易测量的概念,到底指什么?是不是只要安排了这个培训,不管谁讲,也不管效果好坏都叫“进一步”?
改进一下:准确地说,在什么时间完成对所有老员工关于某个主题的培训,并且在这个课程结束后,学员的评分在85分以上,低于85分就认为效果不理想,高于85分就是所期待的结果。这样目标变得可以测量。
3.“A”:Achievable可实现的
可实现性就是目标是要能够被执行人所接受的,如果目标制定的过于激进,只会产生挫败感。例如,对我来说,完成半程马拉松目前还是不可实现的目标,所以目标应修订为:每月完成6次跑步,每次跑步距离>12km,该目标达成后,升级为每月完成6次15公里以上的跑步,以此类推,直至能完成半程马拉松。
4.“R”:Realistic有现实意义的
我的理解是指实现此目标与其他目标的关联情况。如果实现了这个目标,但对其他的目标完全不相关,或者相关度很低,那这个目标即使被达到了,意义也不是很大。同样以跑步为例,我坚持跑步的原因是锻炼身体,同时增强意志力和注意力,这就说明跑步本身不是孤立的事情,跑步完成与否,同样关系到我的其余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5.“T”:Timeline有明确期限的
有明确期限,也就是对目标设定具体时间限制。例如,“2016年12月31日之前,我要实现健康体重72kg”的目标。这是一个具有双刃剑的原则,一方面,没有时间限制的目标没有办法考核,不利于完成目标;但另一方面,如果届时因为种种原因,我没有完成自己所设定的目标,我会觉得失望或沮丧,并且很有可能放弃所设定的目标,更糟糕的情况是我不愿意为其他目标而努力了。那如何合理的设定一个明确的时间限制呢?
1)设定一个目标,比如还是“我要实现健康体重72kg”;
2)开始做你认为可以帮你实现目标的事情,比如每周徒步3次,每次2km,目标是每周减重1kg;
3)对过程实时监控,如果你发现效果还不错,继续坚持;
4)如果发现没有得到你想要的效果,那么赶紧进行头脑风暴,调整措施。比如,你发现体重下降的慢于你的预期,因此你决定除了每周徒步外,还要对饮食进行控制,将吃甜食改为吃水果,或者你决定聘请私人教练每周陪你锻炼2次;
5)重复步骤3)、4),直到实现你的目标。
这是一个PDCA循环的过程,用这种方法,你永远不会失败,这只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
6.Stretch Goals拓展性目标
在《大目标和任务勾选框》这篇文章里,万维刚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通用公司采用SMART原则后,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时间长了,杰克韦尔奇发现,有些部门虽然用了SMART原则系统,但效果不怎么样,利润反而还下降了。韦尔奇感到很困惑,后来在访问日本时,听说日本造新干线的故事,才有了答案。原来,乘火车纵穿日本岛需要花费20个小时,日本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提出要建更快的火车。工程师计算,以当时的技术能力,火车时速大概可以提高到65英里。但日本政府认为,65英里不能根本改变问题,速度至少达到120英里才有可能推动日本经济发展,但是120英里的火车当时并不存在。工程师说,75英里努力下可能会达到。政府说,给我一个120英里行不通的理由。工程师说,比如转弯的时候火车肯定翻车。政府说,为什么非得转弯?建隧道!就这样,政府给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目标,然后一点点按照这个目标去解决问题,最后新干线真的造成了。韦尔奇发现,日本这个行为明显不符合SMART原则,他把这种做事方法称为“Stretch Goals”,即拓展性目标。简单概况下就是:做事不能光考虑可见的具体目标,更要有那种现在根本无法清晰描述的长远目标,不管怎么说先定下来,然后往这个方向尝试。
这个方法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在制定个人目标时,不要只追求数量上的递增效果,而要追求“从量变到质变”。假如你是一个年收入20万的码农,如果你未来一年的目标是提高收入到25万甚至30万,你很可能想到的答案只是换一份工作、勤奋一点加个班、做点小兼职等,这样你的整个赚钱模式可能还是没变的。
你可能得想象自己年收入200万时的模样,然后才倒推出你的SMART目标,比如说:学习一门新的专业、跟牛逼的人靠在一起偷师、创业等。当然,Stretch
Goal的时间跨度要长一些,可能是一年、三年、五年,它也需要落实到一个个的SMART Goal才容易实现。
最后一点,Stretch Goal本质上是反人性的,因为它肯定是痛苦的,我们脑袋讨厌去做痛苦的事,最起码在开始的时候。我们有办法减轻这种痛苦,但不可能把它变成快乐的事情,不然你的脑袋自动就会让你去做了。认清这种本质之后,在制定未来的目标时,如果你一点压力都没有,也许目标该再拔高一下了。
三、热情
史蒂夫柯维说每个人都过着三类生活:公众生活,身处其中我们要与其他人在工作、社交活动中交往;个人生活,身处其中我们远离了公众,我们可以独处,也可以选择和家人或朋友在一起;但最重要的生活是我们的内心生活,处于其中我们要联系自己独具特色的天赋:
1.自我意识
在内心生活中,我们能运用自我意识来探究自己的各种需求和能力,同时保持自己的动机。
2.良知
通过咨询自己的良知,我们能点燃内心的热情,发现而不是发明自己的人生使命。
3.创造性想象力
我们能利用想象力来遥想前景,想象成功达到目标后愉悦的心情。即便今天的工作很累,晚上回家很疲惫,没有完成预定任务很失望,我们同样可以通过想象来面对挑战并战胜他们。
4.独立意识
独立意识意味着逆流而上、反抗周围环境、抛开自己根深蒂固的习惯而坚持前进,独立意识促使我们积极行事,而不是消极等待。
四、持之以恒
在现在这样一个快节奏、浮躁的社会中,好像所有的成功和知识获取都是快餐式的,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快速成功、快速致富,但像我这样的普通人,如何能成功呢?我一直在思考,“持之以恒”这四个字是否会过时?还好,去年我读完了《曾国藩家书》,通过他写给祖父母、父母、四个弟弟、儿子的几百封家书中,我发现了文正公成功的秘密:那就是“有恒”二字,他写到“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兄往年极无恒,近年略好,而犹未纯熟。自七月初一起至今,则无一日间断。每日临帖百字,抄书百字,看书少亦须满二十页,多则不论。......虽极忙,亦须了本日功课,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
具体到个人来说,我的体会是恒心主要是指意志力和注意力,但不幸的是,意志力和注意力都是消耗品,用一份则少一份,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当你忙碌一天回家后,身心俱疲,恐怕大多数人都没有意志力去完成原定的“修炼计划”:看书、锻炼、写日记等,而是放纵自己,去刷朋友圈、看视频、上网浏览了吧。《自控力》中提到:自控力就像肌肉一样有极限,它被使用之后会渐渐消失,如果你不让它休息、不给它补充营养,你就会完全失去力量,就像运动员把自己逼到筋疲力尽时一样。
但好消息是,意志力和肌肉一样,也是可以锻炼的,如果用科学的方法,同样可以增强它。这是因为,肌肉模式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为什么自己疲惫的时候会失败,还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训练意志力。我们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意志力会疲惫。然后,我们要向耐力十足的运动员学习(他们经常透支体能),寻找增强意志力的方法。意志力的肌肉模式告诉我们,意志力从早上到晚上会逐渐减弱。最近一年,我试着观察自己在什么时候意志力最强,在什么时候最容易放弃。结论是我在清晨的时候意志力十足,但这种意志力慢慢会消耗殆尽,到中午12点-1点间降低到最低,下午3点后,它又慢慢回升,晚上8点左右到达第二个高峰,随后又开始回落,直到睡眠。这样,我就可以通过了解自己来更明智地规划日程,以便在意志力耗尽的时候克制住自己。
我一般早上5:30起床,起床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冥想5分钟,然后坐在书桌前安排一下今天的工作计划,再读半小时书。6:45-7:45,花1个小时去公司和吃早餐,因为我乘坐班车,我会在乘班车时补充睡眠,我们单位是8:30上班,这样,我会有45分钟时间可以自由支配,我一般用这段时间听精英日课,获取新的知识。8:30-18:00是上班时间。我目前是一家国企的项目经理,平时工作需要很大的耐性——很多冲突需要去协商,我需要时刻保持镇静,而且还要到处去“救火”。到了18:00,我基本已经筋疲力尽了,如果运气好,不加班的话,我会在18:00-18:40回家的班车上休息下,恢复精力,吃完晚饭后,19:30-21:30用来读30页书、每日自省和记日记。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和修正,我自认为这套办法还是适合自己的,我的意志力高峰出现在清晨和晚饭后,我会将最重要的事情安排在清晨,把每日修炼——也就是自我提升的事情安排的晚饭后,把意志力用在了刀刃上,严格执行《自控力》里一个重要的意志力规则: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处理“我想要”做的事,那就把它安排在你意志力最强的时候做。
意志力和肌肉一样,通过积极的身体锻炼和充足的睡眠休息可以增强它,我从去年国庆节开始练习跑步,从一开始只能跑几百米,到能跑1km、2km…10km,今年11月份我已经能完成15km的长跑了。跑步带给我最大的愉悦,既不是完成后可以给别人炫耀,也不是减肥,而是跑步之中的“专注感”和跑步之后的“充电感”,在跑步过程中,从有氧到无氧,身体越来越疲劳,但精神越来越专注,平时工作中那些焦虑、愤怒和紧张情绪统统消失了,这个时刻,我的脑中只有跑步这一件事情,让我体会到专注的快感。同样的,跑步之后,身体虽然很疲惫,但精神相比跑步前放松了很多,神清气闲,好比一块电池重新充满电,充满了能量。
冥想同样可以补充意志力,从去年开始,我发现在《苏东坡传》、《曾国藩家书》、《富兰克林自传》和史蒂夫柯维的著作中,多次提到了“冥想”这个词,我就很好奇,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大神级人物痴迷其中?于是,我自己就尝试着也去冥想,一开始,我是安排在中午午休后冥想,但发现经常会有突发事件打断它,然后又改安排在晚上冥想,但同样经常被打断,而且还要和家人解释我是在冥想,不是在打坐,呵呵。然后我又改成坐班车的时候冥想,但发现此时很容易睡着,这就不是冥想,而是催眠了。最后,经过多次实践和尝试,我固定在早上起床后,花5-10分钟冥想,这个时候冥想的好处在于环境安静,不易被别人打扰,更重要的是,通过冥想,增加了流向大脑的血液,不只增强专注力,而且起到提神作用。
五、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的概念是我最近读艾利克森的同名著作时所学到的,书中提到,成功需要刻苦,但真正的成就天才之道——刻意练习,又并不等同于刻苦。这套练习方法的核心假设是,专家级水平是逐渐地练出来的,而有效进步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务让受训者按顺序完成。这些小任务必须是受训者不会做,但是又正好是他们可以学习掌握的。完成这种练习要求受训者思想高度集中,这就与那些例行公事或者带娱乐色彩的练习完全不同。
艾利克森和同事曾经开展过一项关于锻炼记忆力的实验,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史蒂夫尝试记忆数字,最初,他像普通人一样,只能记住8个左右,经过练习,慢地慢突破9个、10个……,最终,他的成绩达到了不可思议的82个数字。在这个试验中,史蒂夫采用的练习方式是不同于天真的练习的有目的的练习,它具有四个鲜明的特征:
1.明确的特定目标
史蒂夫的短期目标是每次都比上次多记住一个数字。就这样把目标分解,并制定一个计划,在达成每一个细致的小目标的过程中,纠正自己的行为方式,解决面临的问题。
2.Focus专注
史蒂夫练习的每时每刻都尽力保持专注,集中精力听着作者报出的数字,记忆、复述,每秒钟一个数字,没有任何走神的空间。
3.Feedback反馈
你必须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如果不对,又错在哪里。在记忆实验中,史蒂夫每次尝试都会得到立即反馈,是对还是错。他自己也会觉察到,哪些数字让他犯错,又是什么原因。一般来说,无论你想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反馈来准确判别你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以及存在不足的原因。不然,你不可能清楚自己在哪些方面还需提高。
4.Fix it纠正并离开舒适区
在记忆实验上,作者一开始就设计不会让史蒂夫感觉到太舒服,当史蒂夫背出来时就增加数字,没有背出来就减少数字。总是让他在离自己能力极限不远的地方挑战他,让他离开自己的舒适区。
六、总结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和实践,我简单的思考了一下“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这个大命题,结论是:从长远来看,占上风的是那些有宏伟梦想,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计划,并且练习更勤奋的人,而不是那些一开始在智商或者其他才华方面稍有优势的人。也许我的结论并不准确,也不适用于所有人,但思考本身的过程就是最大的收获。最后,我想说:我们拥有更大的力量来掌控自己的人生,但我们以前却从来没有意识到。
与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