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永远失去了自己生命中最亲近、最重要的那个人的时候,
他才真正理解了清明;
当一个人活到知道好歹懂得感恩的年岁,
他就永远拥有了清明。
我知道,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个清明节,
在这个清明节里,永远生活着需要其牢牢铭记和终身感恩的人。
前几天看到朋友圈转发的一个视频,电影演员斯琴高娃朗读贾平凹的文章《写给母亲》,瞬间泪奔。
贾平凹的这篇文章,写在母亲去世三周年之际,写的都是一些平常日子的琐碎小事,平铺直叙,没有华丽的语言修辞,很多人读过或许没有任何感觉。但有些人,有些已经失去亲人的孩子,字字句句都像根针,一下下扎在心上。针扎得很深,流不出血却彻骨的疼。
贾平凹说写作的时候,经常会听到母亲喊他。每次听到,就下意识的往右边看。右边的房间里,母亲在着的时候,经常坐在床头,默默的看他写东西。
我的母亲2009年离开了我们,这样的场景,我深有体会,感同身受!感同身受的不是听到去世的亲人喊我的名字,感同身受的是作为孩子的我们,明明知道亲人已经去了,很多时候,又总情不自禁的觉得,他们还在。
偶尔清闲了,来到阳光明媚的野外,初春来袭的大地上,菜畦里几颗去年遗落的菜籽迫不及待的发芽钻出来。看着这些幼小的嫩芽,想起妈妈挑水浇园的样子,用那个烂了沿儿的蓝边瓷碗,把一单小青菜浇得肥嘟嘟的。
逛超市,来到水果区域,看到琳琅满目的鲜果,当目光停留在砂糖桔上的时候,不由得多看几眼,走上去摸一摸,没有别的原因,只因那是母亲最爱吃的东西,如今,砂糖桔年年会有,可是母亲却不能吃到了。
每次去娘家,母亲生前住过的房间还在,窗帘,灯啊,开关哪依然摆在原来的位置上。每次回家,但凡卧室里敞着门,我总会不由自主的扭过头去看,就好像妈妈还住在那里。
还有就是平常日子里,有些瞬间,突然会难过到不能自制。
有一次,一个人在路上走,路过一家人家门前,门口一位老妈妈坐在那里晒太阳,也是戴着一顶红色帽子,体态微胖,阳光下显得格外慈祥,在一般人眼里这是很正常的事,可是我看了又看,频频地回头,因为她看上去很像我的母亲。如果我的母亲健在的话,也能这样晒太阳该多好啊!
慈竹当风空有影,
晚萱经雨似留芳。
音容宛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