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读了《怎样使小学生愿意学习》这篇文章,文中的几个问号,使我对自己的教学产生了一些思考。文章第一自然段:儿童的学习愿望是一些细小的源泉,他们汇合成“教育与教学的统一”的大河,怎样才能打开这些源泉呢?怎样才能使他们不至淤塞呢?怎样才能防止儿童对学习漠不关心的现象呢?
怎样才能打开这些源泉呢?文章说,上一年级之前要给孩子上“思维课”。我教了十多年的书,自己没有、也没见过一年级前的老师给孩子们上“思维课”。在孩子们上一年级时,我们所做的正好和文中说的相反了,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我们就把他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的课本的框框里了,已经让教室里的四堵墙把孩子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了。因此,儿童在入学前时带来渴求知识的火花很快就给熄灭了。然而渐渐地,就会有儿童对学习产生一种冷漠的态度;对学习没有激情,没有一种欢乐的的喜爱。
今天的我们,都知道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今后我们怎样去防止儿童对学习漠不关心的现象呢?我们应该带领孩子们到花园里、树林里、湖岸边去,在他们面前展示各种事物、现象、关系和依存性的及其多种多样的细微差别和各方各面。让孩子们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用自己的双眼去发现大自然的美。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在小学期间里,为孩子准备一些书,让他们反复阅读。因为在小学里,独立阅读在学生的智力发展,道德发展和审美发展中起着特殊的作用。独立阅读在学生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也影响着他的学习态度。
在每一个班上,像尤拉这样的孩子一定有很多,靠的是老师们的耐心引导。只有当孩子取得成功,在他的精神上才会有一种难以表达的欢乐!有时候,我们要想把最差的孩子引上路。我们至少要花一个学期,甚至更多的时间。但是,当这部分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我们一定会感到:付出原来没有白费,反而会感受到无比的欢乐!是的,我们的工作就是要求有巨大的耐心和对孩子的学习充满信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