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的历史精彩纷呈,其中豪族这个概念绝对值得说上三天三夜。
豪族,不单指皇族,也包括一些地方势力。顺世他们勤耕好读,休养生息,乱世他们吸纳流民,兼并土地。到了东汉末年,几大豪族已经富可敌国,势力大到了足以左右天下大势的地步。
直到本朝,地方势力仍然是中央最警惕的对象。
不过,本朝当家人也只是制度性地抑制而已,不可能过分打压,因为开枝散叶,发展壮大是我们人类繁衍的本能,是超越了文化和历史而存在的道理。
说具体的人物。
刘备,自称中山王刘胜的后裔,但是我们知道他以前是卖草鞋的,已经算不上贵族了,用武大郎的邻居王干娘的话说就是做这小本买卖和那讨吃的没什么两样。
他前面的刘秀也差不多。
史书上记载此人年轻的时候是种庄稼地里的一把好手。
是不是好手不说,问题是都已经开始种地了,处境能好到哪儿去,还不如那卖草鞋的呢。
后人难免会觉得刘备和刘秀都是草根创业成功的代表。
这就是错觉了。
和同时期的豪杰相比他们的确势单力薄,但是再卑贱的贵族也是贵族,即使站在泥土地里,他们也更像帝王而非草民,这就是家族文化的力量。
所以刘秀的哥哥觉得不能让刘秀在庄稼地里度过一生,于是凑钱送他去长安读书。
刘秀在长安的经历,为日后创业打下了基础。
说回现在,我之所以有这么强烈的感触是因为我想到了自己的家族文化。
是的,我家也是有祖传文化的。
不过,这文化不是巨龙盘我老母之类的民间传说,也不是出将入相的光辉事迹,仅仅指的是活下来,繁衍到现在。
因为能逃过饥饿,瘟疫和战争三把屠刀的家族都不简单,都有自己的故事可讲。
讲一下我家的故事吧。
我家在西北一个小县城。看地图就知道这地儿是内蒙进入凉州的一个口子,也是防御番人入侵凉州的缓冲区,因此古名叫镇番,出县城往北五十里就是内蒙了。
我的先人多半是边疆上半耕半牧的农民,后来逐水草迁到了这里。
再看我们家男丁的特征:四肢粗壮,头脑简单,脾气暴躁。
莫笑,力气大能打架,体格好不生病,是古人繁衍至今的法宝,刘备刘秀他们家也一样。而且你们不觉得奇怪吗,张飞和关羽,屠夫走卒,哪来那么高的武功?
其实就是力气大不怕死而已。
因此,我家男人们那一身的蛮力就是大写的两个字:真理。
但是,一个家族经历无数次朝代更迭却还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也很奇怪。
纵观历史,在长达上千年的时间里,哪怕每一代比普通人多读两本书,多长一点见识,也能积累起巨大的认知优势,然后依靠军功或者文化改变命运。除非真的就只有蛮力。
目前看还真就是这样。
除了谁不服我就揍谁,祖父辈们没有留下任何有用的道理,或者其他一星半点儿的祖训,也就是说我的祖先硬是把同一套生存模式在低纬度上演绎了上千年。
对此,我四叔是很好的佐证。
他前半辈子的事迹无一不是在诠释什么叫做蛮力。
不久前的某天,他供职的某基建单位在一个村里作业时候和当地的一户村民起了冲突,其中一个同事冲动之下打伤了对方。其他村民听闻后于当天纠集起来去他们公司讨说法。
眼看二三十号人气势汹汹地进了院子,他们的领导老刘以及其他的几个同事都躲了起来。对方环顾公司大院,发现只有我四叔一个人站在那里,于是便涌上前去问询。
之后的四叔说了什么我忘了,反正最后没闹出事儿,各自散了。
得,从此以后,“别看老刘有文化权利大,但是没扛事的胆儿” 就成了他挂在嘴上的段子。
作为侄子,我只想说:
“天真的人啊,世上哪有胆小和胆大之分,只有聪明和没脑子之别。人家气势汹汹的一帮人,保不齐有个别楞头青上来给你一下子。你觉得你不怕事儿,但你的工作是从一而终,到死不升的事业编,不是论功行赏的军人,硬出头是典型的低收益高风险的事儿”。
一件小事,回看却令人不寒而栗。
蛮力的可怕的不在于冲突带来的风险,而在于对潜意识的影响,惯使蛮力的人是没有动力用脑的。即使在两汉时期,蛮力也只是基础,权谋才是王道。
再看四叔平时最喜欢谈论的,也多是吃肉喝酒打架斗殴之类的话题。旁人听来或许付之一笑,但是在聪明人眼里他原形毕露,把家底儿交代得明明白白。
最终,四叔也将只是一个蛮力文化的牺牲者,在低纬度上生,在低纬度上死。
蛮力文化,终将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