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了手机阅读的病毒,发现阅读的标准无限降低了。幸好今天觉察到了,公司电脑加密正好很多碎片化的工具打不开,只能拷贝东西到电脑里能进不能出,我打算在里面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成为知识的厨师,让吃货们变得更蠢。
第一,尽量买纸质的书籍看,尽量用笔和纸来写东西。反复植入观念:慢就是快。过去没有电脑的时代,也不耽误产生好的作品书籍。
第二,警惕手机阅读,为什么呢?A,20万字的一本书有点深度,手机怎么读目前手机的屏幕比较小是一个很大的局限性。B,手机不方便做笔记、储存不方便,思考深度会减弱。同时伴随着知识来源的不成体系,没有深度。
电子书最好是用电脑看,电脑的屏幕显示文字比单页的书更多,寻找能粘贴、复制做笔记的电子书格式,实在不行自己用Word去敲一边自己认为写得好的片断。
形成纸质的笔记存档,有时间在用电脑敲打一边形成备份。
做知识的厨师,喂饱那些不愿意思考的人。怕吃苦吃苦一辈子,不怕苦吃苦半辈子。罗胖的那句话“死磕自己,愉悦大家”应该改成“死磕自己,傻死你们”。
目前网络上的大部分文字,不成体系、太杂太乱,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吗?包括得到APP的产品,至少都是二手知识,不是源头的知识来源。其他的网络文章就更不用说了,与其这样不如做创造者去写。
想对来说,能出版出来的书籍,大部分还是经过反复修改的。特别是大学的教科书,还是经过反复筛选过的,纯度和来源相对更高,至少是有参考文献的。
纯度最高的应该算是顶级期刊上的学术文章了,但是苦于我们普通人英语阅读能力不过关、计算机检索能力太弱。一步一步的去积累,先把书籍中文看好再慢慢来,只能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