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刘渡舟
寒邪趋里化热,但是还没有入里,仍然在表,表闭未开,全身气机不利,故见身重,邪气进退于表里之间,所以身重乍有轻时。尤在泾的观点较为贴合临床:大青龙汤证的关键在于是否有烦躁。
胡希恕
伤寒应当指代无汗,而不是说脉浮缓也是伤寒。这是一个水气病,体表有水气,所以不疼但重。身不疼但重,没有汗,也是太阳伤寒,只是脉里没有达到充血的程度,所以脉浮缓。而且水是流动的,所以就有乍有轻时。
午少阴证,和金匮有关。金匮中说水之为病,脉沉小者,属少阴,所以脉沉小不能用大青龙汤。大青龙汤不但是一个解表解热的重剂,也是一个发水气的重剂,比越婢汤力量大,多了桂枝。
刘志杰
这一条也很微妙,只有寒湿在肢体体表聚集的时候才有沉重的表现。这一条关键在头两个字伤寒上,这个病是太阳伤寒的微妙变化。伤寒寒邪很重,伤阳以后水液不再气化,而是聚集在肌表,这时脉就不在是单纯的浮紧,而是水荡肌表的涣散状态。这个缓不是有胃气的缓,而是涣散的意思,脉浮而涣散不太有利,重按不虚。里热也不是太严重,有里实而微热。
无少阴证,很重要,如果有少阴证不能用石膏。大青龙汤暗含着越婢汤,石膏一方面清里热,一方面牵制麻黄的发汗作用。少阴证也有表阴证,脉也浮,但是无力,就是麻黄细心附子汤证,所以要注意是否四逆,沉取脉是否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