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孩子天真可爱的跑过来,对你说:“我只是一个孩子,我想找到归属感。”你肯定会很感动的抱起他。
如果一个孩子不知道怎么去表达这句话而采用了错误的方式,甚至在你看来是不可容忍的方式,你多半会暴跳如雷,加以惩罚。
看看,理解,是多么的重要。
上一篇我们了解到,每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失望的信念。对于失望的孩子,我们所能做的,唯有鼓励。
德雷克斯说过:“孩子们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
父母要把鼓励孩子放在第一首位。
鼓励并不容易,因为父母们很容易机械式的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作出回应,而不是先思考,思考出不良行为之后的东西再去决定怎么办。所以,三思而后行很重要。人只有在理智的情况下才会做出正确的行动。
另外,大多数父母还是相信惩罚能让孩子改善不良行为。而且,事实上确实也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父母们会很有自豪感,有一种征服的感觉,但这种快感不会持续很久。这里我们忽略了惩罚带来的长期效果,而且往往我们冷静下来就会后悔。
所以,遇到“冲突”,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积极的暂停”。在我们冷静下来之后再去考虑鼓励。尼尔森在书中提到,鼓励,是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们培养“我有能力,我能贡献,我能影响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能知道我该怎么回应”的感知力。鼓励,能让孩子对世界充满希望,能让孩子时刻充溢着社会责任感。
鼓励,要选择合适的时机。
鼓励,其实很简单,可以简单到一个拥抱就可以。但往往有时并不奏效。当孩子发生了不良行为,而我们条件反射般去生气作出反应。这肯定不是一个好时机。冲突的时刻,双方是很难能做到仔细倾听的。任何建设性的意见都没有效果。我们双方都需要冷静。
冷静期过后,或者积极的暂停之后,双方的对话才是最有效的。如果你不能对冲突视而不见,那么父母的表达最好采用“我想……”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去羞辱或者批判。
鼓励是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开展的。首先要相信孩子,相信他可以接受你的鼓励,而且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去鼓励孩子而不是一味的惩罚。鼓励孩子还要积极的沟通,要听得进去孩子的想法,要表示出和孩子沟通的兴趣。同时,对于不良问题的处理,要记住这不只是孩子的责任,而是双方的责任。父母一定要起到以身作则的表率。
鼓励,不要太追求完美。
我们对孩子的期望,是要进行改善,一直在进步,而并不是完美。完美是一种不现实,经常追求完美的人,内心更多的是过程中的紧张和失败后的失落。经常的失落,必然导致心灰意冷,不愿意再去尝试。
我们要鼓励孩子,承认孩子的进步,并且让孩子体会到你的快乐和满足,这样会进一步激励孩子去努力。只要努力了,进步总是有的,更高的目标也会水到渠成。我们期待的就是这样一个良性循环。
鼓励孩子,要多关注优点,不要紧盯着缺点。一张白纸上偶尔几个黑点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要过度敏感。当你的时间和精力都关注孩子的优点时,你会发现对你和孩子都是令人鼓舞的。
同时,我们还要善于从孩子的不良行为中寻找孩子的优点。比如调皮捣乱的孩子往往组织能力更强。比如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孩子有可能理解能力更好。当我们找到这些闪光点时,可以加以利用,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这样就给了他们弥补过时的机会。,让他们再不伤尊严和收到尊重时对自己的不良行为负责,效果往往会更好。
鼓励,不需要批评,也不需要赞扬。
长期以来,我们认为孩子做了错事就得批评,而且狠狠的批评,这样孩子才能记住教训。其实,孩子做了错事自己心里很清楚。我们需要的不是让孩子把错误说出来,而是让孩子自己去改进,这样效果才会更好。批评往往是加重的心理负担,。不如伐木和孩子一起去头脑风暴,寻找改进的办法。
赞扬和批评是相对的。我们积极的宣传赞扬对孩子成长的好处,可以获得积极的自我评价。
实际上,过多的赞扬,会让孩子产生依赖,会让其他孩子产生厌烦,会孤立那些轻易就会得到赞扬的孩子。
鼓励和赞扬是不同的。鼓励是要让孩子鼓起勇气,激励孩子去挑战。使用尊重的、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孩子评价自己是看自己是否有价值感,是一种自信、自立。
而赞扬呢,是对孩子的一种美化,一种抬高的认可。更多的是别人的操纵和评价。孩子们往往会为了追求赞扬而去做事,不会遵从自己的内心。长期效果就是当得到了别人的认可,才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
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人类的终极幸福,与外界的世界并无多大的关系,而是取决于父母如何养育他们的孩子。“为了多鼓励孩子,不妨先从鼓励自己开始。
:����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