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自由职业态、买卖时间、成长率
创业一直是大部分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万众创业”的说法起于2015年06月11日国务院的发文《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批判主义者见此题,联想创业艰辛与现实残酷,觉“万众创业”与当年“大办钢铁”有异曲同工之妙,多少不安分的有志青年前仆后继,都是泡沫。那么,万众创业的陷阱有哪些?
第一个陷阱,目的不纯。许多白领想创业多是冲着“自由”来的,不用看老板脸色,不用上下班打卡,身边创业成功人事的高收入也很吸引人,这一部分人创业基于回避型动机,也是最不理智的。自己做小生意,哪怕是开一间小饭店,前期的开店手续,早起、饭点和周末的忙碌,都会让你觉得更不自由。这一部分人,心里没有具体可行的计划,没有科学合理的调研,为了创业去创业,他们骨子里更期待的是一份自由的职业,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他们眼中自由职业所拥有的状态:时间自由,收入可观。实际上,许多公司组织的中高层领导把事情安排下去后,管好人管好工作大方向,一样也可以出入自由收入可观,这家公司不想干了,可以马上融入另一家公司一样混得如鱼得水。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变化得越来越微妙,有能力的人可以不用再依附于某一个固定的组织,而是采取同组织合作的方式,通过服务自己所选择的组织,创造价值获得报酬。这也是自由职业态的一种形式。如何不用冒着创业失败的高风险,同时达到自由职业态呢?
简单来说赚钱的角色主要分为资源者、配置者、资本家。资源者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通过售卖自己的服务时间获得回报。配置者大部分是老板,付工资整合你们的时间,形成产品或服务输出,卖出更高的价格,赚取差价。配置者另一类是同时沟通需求和供给方,或者占有某种渠道资源,通过售卖信息赚钱,高级一点如北京引荐高官见面的中间人,常见一点的如地产中介。资本家通过股权投资等多种金融手段,赚的是第二类老板们企业家付出的超额回报,也是最高级的。
我们工薪阶级大都是资源者,通过售卖时间养活自己。解决办法有:提高单位时间售价,把同一份时间卖出去更多份,在组织内利用管理他人时间。普遍来说,通过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提高单位时间售价获得的收入有天花板(除开行业内顶级有口碑的牛人),例如一个企业基层会计人员,无论再努力考证,两三年后做到财务主管或者跳槽到待遇更好的企业,公司制度下也会给该岗位限定一个收入上限。管理他人时间收入较高也相对容易实现,例如销售团队的主管,不用去到第一线营销,但是收入是所管理一线员工的十倍百倍。把一份时间卖出更多份是最赚钱但相对不容易的方式,例如拥有被高频使用的自己的专利,写作等。
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基础上,多花心思将自身能力迁移到另外两种方式上变现。如此同样有可能达到自由职业态。
第二个陷阱,概念不清。怎样才算成功创业?开一间很小的奶茶店或便利店,幸运的话生存下来年利润十多万解决家庭温饱。这叫创业吗?这其实是做小生意,只是换了不同的方式打工罢了。有好朋友认为创业即“创造事业”,倒不如从“创造业务”开始,通过观察身边还未被充分满足的需求,针对性地创造价值。在我看来,这是更为高明的小生意。这种小生意能创造比普通白领高好几倍的收入,日子也过得相对滋润,但仍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业。许多个体户做的生意年收入高且稳定,但是生意模式受各种条件限制不可复制,不可扩张,也在此列。
有成长的生意才算成功的创业。量化下来也就是业绩的增长,第一年公司只赚20万没关系,随着模式复制或者生意扩张,第二年赚40万,第三年赚60万,这叫创业。
具备一定成长率的生意,则是真正成功的创业。成长率量化成业绩则是增长率,每年稳定赚20万,增长率是0。第一年赚20万,以后每年多赚20万,第二年增长率是100%,第三年则只有50%了,增长率是逐年下降的。第一年赚20万,假如增长率稳定在100%,第二年,也是赚40万,第三年则是赚80万,越往后数据的差异越恐怖。仔细观察,身边的好生意一定具备一定的成长率,甚至在高速发展前期,成长率是呈指数级上升的。例如这几年滴滴用户、外卖用户数的增长情况,女生可以观察下双11淘宝每年的成交量变化。
选择比努力重要,我们无论做生意,投资,还是个人成长,在解决了温饱后,都要考虑“成长率”这个因素。在我看来,考虑到成长率的选择,最终即使失败了,收获的东西也比傻乎乎地卖时间多得多。
文后提问:小孩有音乐和画画的天赋爱好,作为家长的您,如果一定要帮其选择其中一个方向重点培育发展,从“商业价值”考虑,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