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绪论的部分很多都是不太有意思的内容。但是,那天在课程中的一个探讨是非常棒的一个视角。
从前在谈到教育的时候,脑海里首先跳出来的是学校教育,我们把孩子的现在,将来,以及是否能有个好工作,好家庭,这个重担放在了学校的教育上。
上个好的幼儿园,上个名牌的小学,上个升学率高的初高中,考个985-211。貌似,这么一路走下来,才会有能力去竞争一个好的工作,从而才能有一个好的将来。
貌似,教育等同于学习,等同于学的好。
但是,新闻频发的校园事件,是否也再敲响新的警钟。教育,或许不该如此。
一个人的成长,经历从婴儿开始,到老年结束。但是学校时光,并不是贯穿始终的。唯有家庭,是一直伴随着成长从一而终的。如果出生的孩子是一张白纸,那么,他最初的老师就应该是家人。在不断的影响教育下,发展出了一个我,然后才被送入了学校,进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混合拳。最终走向社会,完成社会教育,
这两年,热炒的话题:原生家庭。可见,我们开始意识到孩子的家庭教育,也是成长中重要的教育。原生家庭像一双看不见的手,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轨迹,如果,我们在这个影响中可以觉醒,那么,我们得到一个对自我的新认识,而不是变成了,我爸or我妈的延续品。
在很多时候,我们总试图给孩子找好的教育途径。或者是名校,又或者是别的什么。为什么我们热衷于这样呢? 可能,还是我们内心的焦虑。在竞争如此大的社会中,我们特别渴望可以给孩子提供一条比较保险的路,一路走下去,可以成就自己,可以面对竞争和挑战。
试想10-20年前,我们谁曾想过出门可以不带现金,但是可以顺利的完成交易。但是今天,我们就是这么便捷的生活着。
所以,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基于我们现有的认知,或者取的成就的认知上,给孩子勾勒的未来,是否会在未来的真的适用。
我们的父母,当年只需要踏踏实实的工作就可以拥有工作。到了我们,这样的模式和方式已经不完全适用。那到了,我们的孩子们呢,又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社会在变化,可是,我们的教育的方式是否还停留在,我们小时候的模式中呢?
家庭教育,并不只是亲子教育。家庭教育是一个双向的社会活动。养育人自发的,有意识的按照社会的可能需求,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或者家庭的实践活动,对子女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其发生我们预期的结果。家庭教育伴随我们终身。
在伴随我们终身的教育中,我们的关注点是否还停留在:吃饱,穿暖,成绩好,这样的层面中,值得我们深思。
家庭教育的关注点是否和社会的发展,需要的人才得需求是匹配的呢?
这个真的是需要反思,和探讨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