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是活的吗” 教学反思 - 草稿

一、图片引入“它是谁”

      让学生看图猜动物名字,提问“动物是活的吗?为什么?”,从而引入“植物是活的吗”这个本课的中心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为后面寻找证据做铺垫。

图片引入

二、寻找证据

      在学生思考后的基础上,提供一些证据,让学生找出哪些证据可以证明“植物是活的”,哪些不能证明?并举例子说说理由


三、交流分享

问:你种植的植物现在怎么样了?

问:植物从种进去到现在有变化吗?

投影展示:分享自己的种植笔记

①你是怎么照顾它的?

②它有什么变化?

    选择几个同学上台去分享,问:结合他们的记录过程,说说植物是活的吗?

    如果继续种植植物,接着植物会怎么样?

(植物可能还会开花、结果 ,有的还会死亡。)

    老师也给一棵大树拍了照片,我们一起来猜一猜,这些图片分别是在哪个季节拍摄?(出示打乱顺序的四季图片)

    说明了什么?

三:小结

    引导小结:植物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发芽、会长叶、有的会开花、结果,也会死亡等等。

    完成记录手册上的内容:圈出能证明植物是活着的证据。让我们打开活动手册把认为植物是“活”的理由圈出来。

四:拓展

    拓展制作胡萝卜盆栽的种植方式,鼓励感兴趣的小朋友学生尝试制作。

反思: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在寻找证据时学生分不清“能长叶”和“有叶子”,“能结果”和“有果实”这些证据的区别,因此我在板书时用图画的方式展示了“长叶”和“结果”的过程,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长出叶子”和“结出果实”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动态的过程才是证明植物“活着”的证据,同时也能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的生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和我们人一样是有生命的,会经历不同的成长阶段。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