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公众号,ID:王思站,文责自负。
※本文可能有剧透,请斟酌阅读
《荒野机器人》讲述了一个老生常谈,却永远历久不衰的课题:
如何对自己最爱的人,开口说出我爱你?
它某种程度上是《疯狂动物城》的祖先级前传,将最原始的野性、最前卫的AI机器人相互碰撞,产生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惊艳故事。
这部电影并不存在反派,不管是机器人、动物、人类,都在做着自己本能的任务。然而在大自然物竞天择的生存法则下,不同物种之间竞争、冲突不断,“善良”似乎不是存活的根本之道。然而我们(包含动物或机器人)真的只能生活在指令之下?想要在生活上有所改变,或许就必须做出超越自我的觉悟。又再度呼应了梦工厂近年令人敬佩,求新求突破的精神。
感性来说,《荒野机器人》是一部温馨又感动的电影,且在动画技术上,绝对是负有野心与突破性的里程碑。理性来说,《荒野机器人》的剧情在收尾上有点让人感觉,好像连编剧写到最后都有点“入戏”到舍不得放开的感觉。
用最前卫的技术,说传统的温馨故事
我真的没想到《荒野机器人》会那么好看!无论是动画水准、配乐、画面角色刻画、剧情、故事,都展现出超出预期的成果。
这部电影为什么那么好看?有部分的原因,来自于它的故事可以去见梦工厂动画的模样,就像机器人罗兹在训练雏鸟飞行时,就有如受了伤的没牙一步步重新学会飞行。在观影过后,特别查找了《荒野机器人》的幕后制作,才发现编剧克里斯·桑德斯确实曾经执导过《驯龙高手》,甚至,另外一部有趣的动画《疯狂原始人》也是出自桑德斯之手。
回顾《荒野机器人》中的许多笑点及片段,确实看见前述两部动画片的影子。但这种“相似性”仅是风格相似,实际上观影时,并不会让人有种“自己致敬自己”的感觉,反而是因为这些感动人的要素确实存在在换了不同的角色或情境下,仍然可以让观众引起共鸣,甚至我认为,《荒野机器人》的层次更高!以一个机器人与野生生物的关系,带出意外成为母亲角色的冰冷机器人如何学会温暖,而这部电影里甚至没有人类角色,却能让萤幕前的人类们留下感动的泪水。
在观看本片时,我很意外它的剧情其实比我想像的还多!本来以为主线故事会围绕在“机器人当妈妈”这件事之上,实际上,这条故事大约只占了50% 的内容,导演想要探讨的主题在后半段衍伸成“机器人与野生动物的关系”,甚至,有一部分也在介绍父母在儿女成长之后的空巢感,电影巧妙的把“机器人要完成任务”的指令与父母的人类情感做结合。而“不知为什么来到孤岛的机器人”也升华成“机器人罗兹森7134号”如何找到个人价值。
有趣的是,在机器人外观跟故事设定上直接容易产生联想的皮克斯动画电影《机器人总动员》,不免探讨到人类与机器的关系,《荒野机器人》却相对薄弱,本片没有对于“人类如何破坏自然”有太多着墨(但仍然有),反而更多是站在“机器如何衍生出人的本质”的立场说故事。而“感性如何超越理性”,《荒野机器人》给观众的答案却出乎意料之外的童话色彩,一切都来自“心”,而非“脑
这种有深意又有诗意的说故事方式,彻底的网罗成年人的心,却又不失给儿童看时的简单概念。《荒野机器人》透过这种模式,也让它跟早些上映的迪士尼皮克斯动画《脑筋急转弯2》有所区别,后者确实也能阖家观赏,但它明显是目标成人的电影,前者或许是因为改编自童书,它目标的受众是所有人,因此用“心”思考、动物之间的合作挺过寒冬等,都还保有童年纯真的时刻。
这部电影的感动在每一个画面的用心安排,也在故事跟角色本身。但身为一个影迷,却很难为它多说什么,那是一种目不转睛之后的余波荡,因为它每一个表现都太完美,以至于我甚至找不太到缺点在哪。如果硬要说缺点,那或许就是上个段落提到的“童话般”的故事让它有些不合逻辑,但也仅此而已,而且刻意找寻缺点,就像是刻意要找一个本片“做得最好”的地方一样困难,因为它“太完整了”。
找到存在的意义,存在才得以踏实
罗兹森 7134号机器人在重重云雾中失速坠落,一睁眼就身在陌生的小岛。尽管 7134 号内置多种语言与装备,却无法与岛上的动物们沟通,还因为奇怪的外型与行动,被动物们视为具有威胁性的入侵者,甚至在发现7134号没有攻击性后,联手欺压、支解了它的身体。
同样以大自然为场景《荒野机器人》的世界观从根本上就非迪士尼式的“与小动物心有灵犀、携手共舞”,也非吉普赛式的“探索文明及野性的冲突”,而是以机器人为载体、以荒野为底色,直指成长、社会、甚至生命的原型。7134号进入待机模式,在几天几夜的“学习”过程中,解码了周围的各种语言,然而,即使沟通、倾听的重要性被抬举得至高无上,却鲜少人讨论随之挟带的精神成本:听懂,常比听不懂更伤人;敞开自我,往往意味着受伤。
机器人没有脆弱易感的“心”,跌跌撞撞、大伤小伤都无法毁损钢铁之身,然而,自我是无止境的虚浮概念,必须找到生存的理由,才得以踏实地存在。船舶在波涛中,需要压舱石以稳定船身,正如7134号疯狂问着:“有人订购我吗?”、“有给我的任务吗?”--唯有找到存在的意义,存在才得以踏实。
而 7134号找到了亮亮,从那刻起,存在有了重心。它撕下制造者贴上的、个性化用途的数字编码,自我正名为:罗兹。
机器人罗兹的造型,动画团队并没有特意设计得讨喜,而是创造出具有实用性质的机器人型体:环节动物一般的手臂、可以脱离本体活动的手掌、可随意开阖的躯干……在部分画面中也能捕捉到机械支离的诡异之感。为协助人类工作而生的怪物,应该是无所不知的,然而在荒野里,罗兹一无所知。
和罗兹一样被排除在外的,还有狐狸阿探。阿探没有家人与朋友,总用刻薄的话语和卑鄙的行为孤独度日,呼应刻板印象中狐狸的性格特质,然而,阿探与罗兹、亮亮间的爱与责任感,到了最后竟牢不可破。罗兹只是释出了一点点、单纯的善意,星火燎原般,就使阿探慢慢、慢慢地从缺爱而心态消极的角色,成为最后那正直、温暖而善良的模样。不需声势浩大的告白、大张旗鼓的翻转,只需要一丝星火,寂寞的灵魂就如同遇见春天。
为了养育小雏雁亮亮,并达成让亮亮和雁群们一同迁徙过冬的“任务”,罗兹与阿探卯足全力,搭建了自己的家,并陪伴亮亮学习游泳、飞翔。从来到荒野就饱受欺凌与掠夺的罗兹,加上不时的撞击与磨损,身体早已破烂不堪,然达成任务的信念丝毫未被动摇。
被嘲笑、被鄙视、被排挤、被批评;跌跌撞撞、屡战屡败、满身是伤、疲累不堪……却在见证所爱之人的成长时,比任何人都骄傲、快乐、满足。扛下了所有风雨与伤害,只为了成全一个甚至不属于自己的、小小的希望。爱得多么笨拙,善良得多么鲁莽,又乐观得多么天真。机器人没有痛觉,但看着罗兹,观者心里却隐隐作痛--那身影,多么像我们生命中的谁…
伤痕累累的罗兹,在脖子底部有个区块格外光亮,那是亮亮每日依着留下的擦痕。罗兹下意识地,时常轻抚那个地方。那是空缺,是思念,亦是生命的不可逆、留给我们甜蜜的惆怅。
你的努力,总会有人认可
《荒野机器人》借由罗兹的外来者身份,展现了一个充斥恶意的社会型。这样的生存条件,可以说是人类内心对群体生活最深层的恐惧。不过,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观者能轻易地指认那些闪闪发光的“成人”。
木匠河狸先生脾气暴躁、孤独又执着,但当罗兹拖着损坏的腿部,艰辛地为亮亮的飞行做准备时,河狸先生沉默地抱来自己制作的木腿,为罗兹装上;负鼠小粉尾 不带成见地,一直亲切陪伴,唠叨着宛如每个人的母亲;游隼雷霆义不容辞接下了教导飞翔的责任,坚定地督促后辈的成长….
而雁群首领长脖子,是荒野中第一个出声肯定罗兹的长者,更用一连串的行动,证明了对罗兹的敬意。雁群启程后,特地带着亮亮回旋,再次飞过罗兹的眼前道别,而这一趟飞行,它不仅将重任交给了亮亮,也谨守着与罗兹之间不言自明的承诺。
周遭愈混乱吵杂,真正沉稳强大的存在就愈光亮,成为一个大人,是我们生命中的必修课。《荒野机器人》给予了美好的诠释:大人无关乎年龄、性别、种族,无关乎社会地位;大人就是,将你的努力看在眼里,心疼你,然后站在你这边。
长脖子对罗兹说:“你所做的,应该受到肯定。”无论身处生命的哪个阶段,都可能遇见“大人”,而在成为“大人”之前,有幸看过“大人”的样子,那是何其幸运。
罗兹的头上藏着一只信号棒,发送信号后便能返回原厂,被修好、再送往正确的地方。亮亮离开后,罗兹的任务终于达成,按照机器人的系统设定,应该按下信号键,离开荒野,然而他却违反、甚至改写了自己的内置程序,选择留下。也因为这个决定,荒野里的动物们,才得以在严寒中一起存活下来。
大自然的内置程序,是适者生存;生物的内置程序,是弱肉强食。罗兹拖着快崩解的身体,推翻适者生存的必然,而他建造的小屋,聚集了荒野里所有动物,也冻结了弱肉强食的天性。
《荒野机器人》的观影过程中,我们不断被同一个问题淹没:“什么是『对的』生存本能?”强健的身体条件、精湛的捕猎技术、机警的反应能力?社会如荒野,为了身心安稳,人们内置了自我保护程序,不轻易袒露自我,亦不轻信他人。然而,我们所坚信的原则,是否就是生命的标准答案?
罗兹建造的堡垒一直为亮亮而存在,拯救了所有伙伴,堡垒竟被赋予了更崭新而深刻的意义,成为酷寒中,乘载了所有生灵的诺亚方舟。
人性的内置程序,是最低限度的生命指南,使我们得以生存:而从生存到生活、到碰触生命本质,这段艰辛而壮美的旅程起点,便是我们鼓起勇气,改写内置程序的开始。
泪流不止的,不是悲惨画面,是满满正能量
光是听到导演克里斯桑德斯(Christopher Sanders)过去执导过的动画,包括《星际宝贝》(Lilo&Stitch)《驯龙高手》(How to驯龙)与《疯狂原始人》,大概就可以让你对他的新作《荒野机器人》(The wild Robot),抱持着一定程度的信心。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荒野机器人》不仅维持了克里斯·桑德斯的出色水准,甚至还是他作品中最好的一部,就算后来被视为这个世代的动画经典作品,也一点都不会令人感到意外。
《荒野机器人》的剧情,描述由于飓风之故,导致一个叫做罗兹森7134号的服务型机器人漂流到一座荒岛上头,并被岛上的动物开启,使它按照原本的设定,试图找寻可以执行的任务。
在过程中,罗兹森7134号与一只狐狸意外结成好友,更导致一只刚出生的野雁将它视为母亲,使它因此接下了这份任务,试图将野雁扶养长大,并在冬天到来之前教会它飞行好让它可以与其余野雁一同飞去过冬…
基本上,从这样的剧情简介里,你大概可以想像得出《荒野机器人》会是一部以亲情作为主轴的动画。不过,在其它的这类作品里,剧情往往会刻意卖弄一些生离死别的情节,以这种煽动情绪的作法,试图逼出观众的眼泪,仿佛这样才能达到感人效果似的。
虽说《荒野机器人》不免有着类似生离死别的安排,但就整体剧情来说,却并未强调其中的悲剧性质,而是以“爱”作为出发点,用诚挚无比的关怀来打动观众的心,使得这部片的剧情根本不用卖弄可怜,便足以透过精采无比的角色描绘,达到那种让人落泪,但心中却又盈满暖意的感人效果。
有趣的是,从前述的剧情介绍里,相信有不少人应该也会直觉认为《荒野机器人》的故事,大概会以小雁成功学会飞行,并与罗兹森7134号道别的感人时刻作终。
但事实上,《荒野机器人》在这方面的描述其实还要更加深入,以更细腻与全面的角度,描绘出家长在孩子离家之后的心境与状态,因此也让上面提到的段落,大约仅发生在全片三分之二的地方,后面则透过接续剧情的发展,以不疾不徐的姿态,带来持续萦绕在观众心头的巧妙共鸣。
接下来的情节里,《荒野机器人》甚至还把剧情进一步拓展到人类科技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除了让主题变得更加多元,同时展现出丰富的情感面向外,同时也进一步在亲情主题上,呈现出更符合现实的模样,也就是在孩子离家之后,家长依旧有自己的生活要过,但不管是什么时刻,他们对于孩子的关怀与思念,却也始终不曾断过的。
就这点来说,《荒野机器人》也算是借由机器人这样的角色,进一步提出了许多人其实都了然于胸但又不时会遗忘的相关道理。
没有人生来就是父母,或生来便懂得如何照顾自己的孩子。然而,一份诚挚的爱,自然会成为一种促使你的动力,让你明白孩子终究是另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人生旅程得要前进。
因此,在适当的时刻懂得放手,也才是对孩子最好的作法。而你们之间的羁绊与爱,也并不会因为你们身处在不同的地方,就这么轻易断裂。
所以,这样的一份爱,终究会引导你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哪怕你没有经验,对于未来有着许多困惑与担忧,也还是能在事情迎到面前时,以爱作为直觉的线索,就此做出决定。
在未知的荒野中,找到自己甘心奉献的任务,以及一颗扎扎实实跳动着的心。这是电影里的罗兹森7134号,也是无数有爱的家长--不管你的孩子是男是女,甚至是狗狗猫咪或鸟儿等动物一一都曾经历过的旅程。
不要去学别人,用自己的方式去飞
《荒野机器人》中,观者也能对应这样的架构:坠落荒野、遇见亮亮并达成任务,最后为成全荒野而牺牲自我。不过有趣的是,在罗兹为了荒野的安宁自愿被原厂回收、修复后,应该会成为白纸一样的无生命体,罗兹的英雄之旅也应该在离开荒野时划上句点。删除一个档案、更改一串指令、抹煞一段记忆………….,原厂能轻易为罗兹重新编码,成为另一个没有情感与记忆的机器然而片末,亮亮与修复后的罗兹再见面,罗兹却毫不迟疑地认出了亮亮。罗兹的“自我”并未因原厂的修整而消失,于是“英雄”得以继续存在。
当罗兹低声诉说自己的破旧与疲惫,长脖子告诉他:“在我眼里,你完整如新。”以机器人为载体,《荒野机器人》中的英雄之旅,有了高科技时代独有的浪漫情长。直到最后一刻,观者才惊觉,英雄最伟大之处,并非旅途中的艰辛与牺牲,而是历经千锤百炼、看遍潮起潮落后,仍保有自我。
生在荒野,我们都是新手。《荒野机器人》关于母性、关于爱、关于 AI与大自然,同时,也关于人。即使怀抱着不同的生命际遇,我们都能在故事中找到自己、找到某个熟悉的身影,以及许多似曾相识的时刻。
“我有话忘了说。”
“有时候你不必说出口,对方已经明白了。”
就像《荒野机器人》片中所说的:“不要去学别人,用自己的方式去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