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疫情下来,不少公司店铺纷纷关门大吉。顺利关门,没有债务的,还算的,有多少背负了债务,却无力偿还呢?
还有24天就要过年,曾经对我来说,年底也是最忙最赚钱的时候,自己的公司自己的人,总是可以能齐心协力指哪儿打哪儿走得更高更远。
如今也忙,虽不是自己一个人的公司,但看在红利的份上,总得打打酱油。于是今年也忙。忙着应付税检,忙着裁员。把试岗期、试用期没过的打发走,忙着淘汰末位15%~20%的打酱油混日子地人,忙着把一开会就较真的、还有搅屎棍也打发走。
为了安抚老人的心,不产生恐慌,打发走一些人,就会再招聘一些人进来,新人有三天试岗期,双向选择,如今通过率不足5%。
以前经济好的时候,招聘一个人,需要各种好的福利,需要高底薪好补贴才能留住一个人。而现在,新招聘的人,只执行国家最低工资标准,工资组成也成了极低的基本工资➕绩效奖金,所谓绩效就看个人能力了。各种福利节假日补贴那得看老板心情了。
有人来应聘觉得难以接受,不过凉凉的一句话就能让其哑口无言:如果有人能接受,那就证明是合理的。
事实上,尽管条件待遇确实不如前几年优渥,但是每天来面试的人却很多。来来往往,公司仿佛依旧很热闹。
其实,我打心底是看不上这些人的,疫情三年,失业少则三四个月,多则一两年。这么久的时间,竟然没有学一两个技能傍身。我觉得点亮一门新技能,快则7天,慢则100天。只要能下定恒心,总是可以学会的。
前段时间兴趣来了面试过七八人,问起来居然说不知道该学什么,没有时间,自己做自媒体……
答案五花八门,没有我想要的,很失望。
一棵树要想茁壮成长必须要扎根,在不知道的情况下,长成参天大树。
可疫情三年下来,却把大部分树的根腐蚀了,根烂透了,再繁茂的大树终将还是会倒下。
然而对于企业来讲,只有能创造出价值的人才是人才,否则你关系后台硬又如何呢?有些人总觉得自己可以侃侃而谈,可以上天,实则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以前后勤行政文职类养几个关系户闲人富富有余,可是现在不行啊,现在资金短缺,一毛钱都得花在刀刃上。现在能干活,而且能一砖多用的,才会被认可。
那些没有能力,没有特技的,没有竞争力的,只能走人,来年开春继续换个地方混日子了。继续拿着简历去东奔西走,遇到出价高的,签一份卖身契下来。做的不顺心或者做不出成绩来,被辞退。一边自我安慰着: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一边继续找新的工作以维持生存,
如此循环往复,碌碌无为,日子就这样过去了,在不知不觉中,走到了生命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