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儿子讲那小时候的新年
过年了。一边听着鞭炮声响一边吃饭。一边给儿子讲起我们小时候的新年。
小时候,有许多风俗。大年三十的晚上,母亲一定会烧一大锅热水。让我们每个人都洗脚。母亲的说法:大年三十洗洗脚,打得粮食没处盛。意思是来年大丰收。然后是熬年,没有通电的时候,一家人点灯或者蜡烛着说话,一边围着火堆烤。有电灯的时候。就是长竹竿把大灯泡挂在树上,整个院子就灯火通明了。火树银花不夜天。睡觉前,母亲会给每人几颗糖果。叫放到枕头下面。初一早上,一起床就摸着吃了。这叫摸甜头。摸到甜头,说明一年都幸福。
给儿子讲那小时候的新年
初一的时候,早早起床,起来呼朋引伴,只是为了捡鞭炮。那家鞭炮响就冲向那家。捡那些没有燃放的鞭炮,把口袋塞得鼓囊囊的。放完鞭炮吃完饺子。穿上新衣服。就叔叔阿姨,婶子大娘各家叫着过年好。一个村子拜年去。新衣服在正月十五之前不能穿脏的。一般只有一套,穿脏了就不能走亲戚了,会被骂的。有一年,弟弟还小,母亲就用自己织的格子棉布给他做了一件外衣,还哄他说他的衣服是最漂亮的。现在想起来还想笑。
那时候走亲戚提的礼物是一个叫果盒的长方形纸盒子,里面有饼干,长的果子,还有红红绿绿的菱角一样的东西。其实都是面粉加油做的,外面沾上白糖。因为提着“哗哗响”,我们有时就叫它哗啦啦。记忆中,那东西又香又甜。走亲戚的路上,小孩子会从缝隙里抠出一个来吃。有时候母亲把他放在家里的供桌上,我也会抠一个来吃。后来也姐姐弟弟讲起,他们讲这种事情都干过。过完年不用转送的礼品盒,就可以拆开来吃了,往往被几个孩子偷吃的只剩下了一半。
走亲戚的好处首先是可以有好吃的。即使条件不好的家庭,也会准备几个菜。回来妈妈会问:今天吃了几碗菜呀。到亲戚家吃了饭,就是压岁钱。给钱多的就眉开眼笑。给钱少的下一次,几个孩子都不愿意去了。记得奶奶的娘家,只给几角压岁钱,每次大家都争着不去。也有一个大姨家,姨夫是饭店的大厨师。做的菜好吃,出手又大方。是我们最爱去的地方了。走亲戚回来的路上。看到有卖米花糖的买一些。或者买一根甜甘蔗。也是过年最快乐的事情了。
小时候的走亲戚,是名符其实的走。姐弟几个拉着手,提着果盒子。十多里地一路走来。下雪的时候,最有趣,满地洁白。踏出行行脚印。一边走一边玩。从来不觉得累。有一年冬天天特别冷,路面结了冰,就两个人拉着一个人溜冰玩。疯跑着,嘻笑着。笑声在田野里,马路上回荡。
儿时的新年,贫穷但很开心。物质匮乏却年味十足!
PS:亲,我是一个会跳肚皮舞的女作家,既然来了点个赞,关注和评论一下呗,喜欢就转发到朋友圈,爱你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