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别人的想法,你可能一无所知
最近读《人类简史》这本书,书中的一则故事带给我一些新的启迪。
1969年7月20日,尼尔·阿姆斯特朗和伯茨·艾德林踏上了月球,完成了“月球一小步,人类一大步”的历史性跨越。
为了迈出这一步,在登陆月球前的几个月,阿波罗11号的航天员们集中在美国西部一个模拟月球环境的沙漠里受训。
有一天,受训的航天员邂逅了当地一位上了年纪的土著居民。老人问:你们这些奇装异服的人在干什么?航天员回答:我们是探险的,不久就要上月球了。
老人沉思了一会儿,求航天员帮他一个忙。
“你要帮什么忙呢?”航天员很好奇。
“是这样啊,我们的圣灵住在月球上,你们能否为我们带个信给圣灵?”老人央求道。
“要带什么信呢?”航天员追问道。
于是,老人用土话叽叽喳喳说了一段,并让航天员再三重复,直到熟记为止。
航天员觉得这是一个有趣的虔诚老人,他一定是想带去对圣灵的膜拜之情。
回到基地,他们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找了一位会当地土语的人,把这段话翻译出来说给他们听。
原来,航天员死命背下来的这段话是:不管他们跟你说什么,千万不要相信,因为他们只是来偷你东西的强盗。
这个故事虽然影射了科技发达之后,人类不断增长的挞伐与征服欲望,但我更愿意将它解读为:关于别人的生活与想法,我们可能一无所知。仅凭主观意愿而产生的判断,或许完全与事实南辕北辙。
02.不要被“鸡汤”灌得失去方向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全球进入信息共享时代。但是,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那些难辨真伪的信息,也让我们越来越迷失在判断的误区里,内心常常充满了焦虑。
进入2020年,面对新冠病毒肆意全球这场灾难,网络上的“阴谋论”、“至暗黑”、“负面熊”也是盛传。这些目的各异的消息和文章,引起一阵蝴蝶效应,怀疑、指责、刁难满屏飞溅,让不知真伪的受众负面情绪加剧。
众所周知,现在的网络平台通过大数据筛查分类,按照你的关注轨迹,来判断你的个人喜好。当你选择性关注那些“爆炸性”消息,网络就会疯狂地不断向你推送,让你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久而久之,这些难辩是非的消息也便成了你眼中的真实世界。
又如一些自媒体上的文章,总是以“标题党”开路,“鸡汤文”搏眼,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如:《三十天,我拿下人生的第一个500万》《你离住进别墅只差最后一步》《为什么你的同龄人早已中产,你还挣扎在生活的泥潭》⋯⋯。诸如此类的文章,是真正的励志?还是在给浮躁打“鸡血”,让梦想变得急功近利?
囿于眼前的现实,却总想一步登天。对于自己期待的生活,连基本的准备都可以忽略,不愿意投资自己,不愿意躬身实践,只想一步踏进梦想的天堂,去享受繁华。于是,才有了那么多人前赴后继,掉入“暴雷”的发财陷阱。
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说:生活中只有5%比较精彩,也只有5%比较痛苦,另外的90%都是在平淡中度过。而人啊,都是被这5%的精彩勾引,忍着5%的痛苦,生活在这90%的平淡之中。
是的,不是每个在机场候机楼看过马云演讲录像的人,都能去纽交所敲钟;也不是每天听着李笑来演讲的人,都能找到通往财务自由的路。虽说梦想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梦醒时分,还是应该省时度势,认清自我,努力去练就能够跃上台阶的体能。
03.用事实说话,透过表象看本质
在这个世界上,曾经有过很多被我们误解了的真相。
坐飞机很危险吗?其实它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人们对乘坐飞机的恐惧,大多来自于每次大的空难发生后,媒体持续的狂轰烂炸,在读者心中留下的难以释怀的阴影。
全球女童的平均受教育率低于男童?答案是90%,几乎与男童持平。而留在人们脑中的画面,只是停留于不具代表性的欠发达地区。
人生某些偶然是命中注定吗?其实它只是一种小概率事件。
用事实说话的前提是我们必须了解事实的真相。但往往无知自信、感知差异、心理固守、利益抵触这些真相杀手,轻而易举的就让我们“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从而形成了固有的思维模式。
人最困难的事情莫过于认识自己,而只有认清真我,才能明晰“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于是,我们需要用一生去学习,用更多的精力来质疑和反思,才能学会透过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而不只是盲目跟风,毫无自我,一味的人云亦云。
理想不是幻想,而是发自内心的愿景;理想不是空想,它需要你付诸行动才能达成。如果我们只是活在别人的口若悬河里,不切实际的仿照别人的样子来生活,那注定就是缘木求鱼。因为那些看上去让人羡慕的光鲜亮丽,都有着你完全不了解的一地鸡毛。
04.不要轻易评判别人的事情
朋友的女儿小k从海外留学回来,就职于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年收入60+万。高学历、高收入、端庄美丽,无一不是优质的标签。但30好几了,却始终找不到合适的男朋友,家人着急,朋友担心,明摆着的一个“好女”,怎么就“愁嫁”了呢?
大家认为,可能是小K太挑剔了吧。是啊,以她白、富、美的条件,男方至少也得是事业有成的帅哥吧,不然如何能够与之般配?
而对于这个复杂问题,在小K那里的正确答案却简单得让人难以置信:没空。没空谈恋爱,没空谈婚论嫁,仅此而已。
是的,很多时候你眼中的圆满,未必是别人的满意;你眼中的蜜糖,可能是别人的砒霜。别人的不入眼,其实是撞上了你思维的墙。
世界很大,生活千奇百样,而人的认知却太有局限。这个“局”和为这个“局”所设的“限”,均来自你的学识,你的眼见,你的胸襟,从而直接影响你的判断。所以,我们不要轻易去评判别人,评判并不真正了解的事情,这叫厚道,也叫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