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慢养育发生的故事,告诉我们如何为孩子建立界线。要为孩子建立界线成人心中首先要有界线。这条界线要有韧性和弹性,还要带着情感。
读完这个故事,欢迎留言提问。我们会回答一些提问。
“老师,下午加点吃什么?”下午一起床,5岁的宁宁就来到我身边。
“下午的加点是苹果和烤坚果,你准备好了吗?“ 望着宁宁闪亮的眼睛,我问到。
”准备好了“,宁宁仰起小脸爽快的回答。
这已经是第三天了。
之前,宁宁已经两天没有吃到下午加点了!我把自己的内疚藏在心里,看见他已经穿好了自己的衣服,把自己的小床也整理好了,心中才有了些许安慰。
幼儿园每天下午两点半叫孩子们起床,可是有些孩子懒床不起,磨蹭到三点多都穿不好衣服。于是我们宣布了一个规则,下午加点到三点结束,晚起就没有加点吃。
果然,孩子们快多了。但是,宁宁依然如旧,懒在床上。第一天,三点一刻,他整理好床,来向我要加点。
“我们的加点时间到三点结束,今天不提供了,明天请你早一点儿”,我对他说。
”可是老师我饿了“,宁宁可怜巴巴的对我说。
”我知道,可是加点时间真的结束了,实在对不起,宁宁“。我坚持了下来,蹲下身子,看着她的小脸,也让他看清我的笑脸,和蔼的对他说。
还好他没有哭,去玩了。
第二天,我发现宁宁起得早了,不过他一边玩积木,一边似乎在观察我。我提醒了几次,他就是不来吃加点。
等到别的孩子差不多吃完了,他忽然跑过来:”老师,我要吃加点“。 我一看表,三点零三分。我当时真的怀疑他身上哪里藏了块手表,但是我确定他没有。我定了定神,然后平静的告诉他:“三点过了,加点不提供了。” 宁宁又要了两次,发现我很坚决,就跑去玩儿了。
”老师,我的加点”,宁宁的呼唤让我回到了当下,今天是第三天了。
”老师,我起床水都喝过了,床也整理好了”。
“嘿,今天你可真快,give me five”。 我和宁宁快乐的击了下掌。
宁宁笑着安安稳稳的去餐桌吃加点了。
通常,我们和孩子之间没有界线,分不清哪些事是他们应该做的,哪些事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想让孩子有责任感,遵守规则,但是我们又越过界线,做了孩子本应该自己承担的结果。比如,起床、穿衣,吃饭。
当成人退到线的这一边,守住了自己的界线,孩子就清晰了——他们要自己承担的后果是什么。同时,我们也轻松了很多,不会再和孩子缠绕在一起。
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的方式要注意几点。
首先,界线要带着情感,态度要友善,不能讽刺,埋怨。比如,“看,我早说过了吧,你就是不听...”。
然后,要根据孩子的能力,如果孩子还没有学会自己穿衣服,我们应该帮助他穿好。每个孩子的状态不一样,界线要有灵活性。
当家长们体验到“界线”的魔力之后,亲子关系会有一个本质的改善。
(诗集和文章均由亮老师原创,转发请注明。感谢赞赏支持,感谢尊重版权。)
亮老师感谢您付费阅读,每一个育儿故事都是真实的,我们的育儿理论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和调整。您可以提问,我们来回答。
这条线下面没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