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五点到六点多,我上了两场完全不同的家长课。
第一节是在八一班重点班上的,这里的家长二十多个,班里没坐满,家长们端端正正地坐着,桌子每张都隔开的,松散的。也许是第一次让心理老师来上课,还这么年轻的老师,都有点狐疑地看着我。
从始到终这个场就没暖起来,我的笑话,我的段子,飘到半空中就是下不来,家长们似笑非笑,笑出来的也捂着嘴不敢大笑,渲染力不够。
之后的讲课中,我观察到有四分之三的家长在跟着我走,表情发生了变化,我想我还是不错的嘛!
当我在讲到中间时,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大爷嘟嘟囔囔地说:“讲这些有啥用,都没用。”心里瞬间凉半截。我佩服我的内心还是很强大的,我没有理会,继续讲。不过,我加入了实际的案例,教家长面对孩子回家晚了怎么沟通和表达,怎么与孩子建立规则,之后他倒不说话了。我心想,今天我来这讲课,这就是我的主场,任谁也打不倒我。另外,这也对我很有启发:心理学怎样才能更好的落地,不给人以高大上的感觉,怎么才能像白菜一样平易近人,童叟皆宜?
这个班虽然感觉有点冷,但是我留了电话号码之后,还是有好几个家长加我微信,说明我还是有影响力的。
第二场的感觉就好多了,两个平行班的家长挤坐在一个教室里,位置不够坐,好多家长搬着凳子坐旁边和后面,我瞬间就有了一种被追捧的感觉(有点自恋),兴致立刻高涨起来。讲的同样的笑话,这里的反应更多一点,场很快就暖了起来,我也越讲越想讲,点子一个接一个,只是时间太晚,要不我还能继续讲。看到家长们若有所思的样子,我就心满意足了。
这两次完全不同的家长会让我有了自信,也有了很多启发:
1,如果条件允许,尽量安排家长多一点,坐得紧凑一点,这样的场容易热起来,一些积极回应的家长会带动其他家长。
2,转换语言很重要,尽量少讲专业词,做到通俗易懂。
3,实用性一定要强,有具体操作步骤,尽量多举实际生活中的例子
4,平时多储备一些幽默故事,对于暖场活跃气氛有很好的促进
5,互动起来,哪怕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脱口而出,从简单的是,嗯,或点头,也是一种互动,是暖场,是认同,会为后续的深入思考和互动做铺垫。
6,还是要多练。以前的讲课是面对我们心理同行讲,大家的反应和评价还不错。但是今天给家长讲就是完全不同的感觉。我们心理朋友和家长是完全不同的视角,所以我还需要改变讲课的内容和形式。
不管怎样,我在行动着呢!
完善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