迭代自:思考问题的熊
原文地址://www.greatytc.com/p/7ac3bc82a76e
2018年8月19日 11:11:18 费曼一下 红色高亮为结合自身需求进行添加的部分
无纸化的尝试与优势,为什么选择云笔记?
all in one,搜索资料就在一个地方
所有图片文字包括手写文字和office文档的内容都支持搜索,秒搜
随手可得,有网络就有资料在手
实物图片与数据,比口头描述强大很多。吹牛皮有数据有图片,非常有说服力!
大脑擅长的事情是思考而非记录。
经历过纸质笔记丢失后,会感觉:印象笔记的优点是随时调用,随时更新,随手可得,不会丢失的优越性
至于数据安全,有本地储存就不怕了,多系统储存吧!
什么是印象笔记,它能做什么?
连接一切,即所有你能看见的东西都可以放进印象笔记;
搜索一切,无论存在里面的是读书笔记、文字、图片上的文字(非本地OCR)、手写楷书的照片文字、pdf、word等内容,秒搜出来。
全平台应用,网页应用,还有豆瓣上面的超级多套路模板,已经李参还有电玩博主等出版的几本书籍,印象笔记00种用法等书籍提供的技巧学习。
信息录入整理与输出
除了多关注当前任务,学会区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可以按照责任和关注点思路建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思维模式。所谓责任是指自己承担的不同角色,关注点则是每个角色的不同关注方向。这样在面对问题和一件事情时,我们就可以先把它放在一个恰当的位置而不至于毫无头绪,如果一件事请不在自己的关注点内就果断放弃。
录入-原则是不害怕做加法
针对不同的信息类型和来源,印象笔记可以进行如下操作:
* 纸质:纸质书籍关键段落进行标注后直接进拍照,会议资料收写笔记等也可以电子化
* 文字:放弃使用word,如果有旅游计划,健身,感悟,日记,游戏攻略 直接存为笔记即可
* 邮件:每个印象笔记账号都有专属邮件帐户, 可以直接保存到印象笔记
* 即时通讯工具:微博@印象笔记-可以直接保存到印象笔记;微信,交流内容多选,可以直接发送到印象笔记保存。一键保存公众号文章。集中阅读归类,费曼,删除。转化为自己的话语,保存作为创作灵感。
* 网站:主流浏览器使用剪藏插件一键保存
* 手机APP:大量APP都接入了印象笔记API,支持直接转存。如 Pocket,IFTTT, inoreader, 多看阅读等等。
*多看app看书过程中划线标注,整本书看完的时候,可以直接发印象笔记保存为读书笔记摘录,以后只要记得只言片语,就随时可以在印象笔记中秒搜出来,相当于一个外脑,看过的书的细节一点也不会忘记
*手机相册拍照后直接发送到印象笔记,保存每一天的小确幸,配上文字就是图文并茂的相片笔记。做周,月回顾,年回顾,人生回顾。
整理-建立个人知识体系
整理,那整理就是要学会做减法,通俗地讲就是把碎片化、分散、相对独立的知识概念和信息加以整合,从而形成具有联系的知识系统进而解决实际问题。再通俗就是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你接受了什么(多少)信息并不重要,输出了什么观点(解决了多少问题)才重要。
笔记本在电子笔记中存在的意义更多应该是方便日常浏览,而不是搜索和具体分类。因此印象笔记三个层级完全够用,只是便于分类,足矣。换而言之,如果笔记深藏在无限深的笔记本套笔记本里面,翻查起来何来秒搜?
目前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包括深度阅读(读书或者学习软件manual等第一手资料)和浅阅读(碎片化阅读如公众号等)。
深度阅读的优势是系统且主题固定,但比较费时和耗费精力;
浅阅读的优势在于具有社交属性和相对高效,但通常内容随机主题分散,大量阅读伴随大量遗忘。
针对深度阅读
在印象笔记中,针对深度阅读可以尝试构建个人书库。
每读完一本书建立一个笔记,可以包括书摘(拍照或kindle导入画线笔记),自己的读书笔记和其他经典书评,最后还可以整理成思维导图。
针对浅阅读,可以:
* 判断是否感兴趣:浏览题目和首段内容;
* 感兴趣的内容直接保存印象笔记;
* 对内容初步加工:对内容进行命名分类并添加标签;
* 进行主题阅读:对相同标签内容进行主题阅读,并进行编辑和添加感想。
* 信息源回溯:所有网页保存内容都会自动保存网页地址,感兴趣的进行回溯,查看信息源其它内容。
建立个人信息档案
一方面可以把自己各种缴费的重要收据和所买电子产品说明书进行电子化备份,以备不时之需;另一方面可以建立自己的财务档案和旅游档案等内容;同时也可以建立个人简历,保存适用于各种场合的自我介绍,各类证书的扫描件和不同尺寸的照片等。
标签是印象笔记最为重要的工具,可用来筛选和搜索,标签可以是笔记来源,可以是笔记涉及的知识类型,可以是某个项目的进展情况,也可以是任何你能想到的东西。正是标签的存在,让笔记和笔记之间跨越了物理界限,用好标签是用好印象笔记的关键所在。
在整理的过程中,应该学会利用笔记合并功能以及笔记链接功能,其可在任一条笔记中插入其它笔记链接,甚至可以为一系列笔记制作一个目录。
输出的应用
命名一个“写作”笔记本组,在其中添加“有想法”,“半成品”和“可公开”笔记本,从而知道有哪些文章写了一半,又有哪些可以同步到博客上去。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利用标签把自己的项目,文章和素材等不同的笔记统统联系起来。让同一个笔记具有不同的维度,不同的笔记具有同一个维度。
高级操作与规避雷区
输入
拍照会自动识别文件边界,目前测试,识别比较慢,令人抓狂,比有道云笔记,全能扫描王速度慢多了&……¥&……%&……%……*&*
会议,培训录音--记得飞行模式,免得电话、短信干扰停止录音,损失巨大
Inoreader(RSS聚合阅读应用) 保存文章到印象笔记
学习淘宝命名方式增加题目信息量,便于搜索
使用邮件保存时,标题中可以用 @ 指定笔记本 # 指定标签
收集电子书形成【全文书库】calibre电子书管理系统 将除了PDF外全部电子书格式转换成mobi-kindle或者epub-多看系统,电脑看书快速完成标注,也可以方便复制黏贴到印象笔记,或者kindle的clippings.io 多看的划线分享到印象笔记,或者截图发送,集中“费曼”
保证笔记及私密内容安全,注意加密局部内容-全篇会影响搜索
整理
为笔记本排序,建立编码体系
在名字前添加数字可以解决笔记本不能自动排序问题,比如“01默认笔记”“02读书笔记”
笔记本组和笔记本的编码体系:例如笔记本组“1项目”,内部笔记本“1.1待开展;1.2开展中;1.3已完成”
同类笔记本添加相同前缀可以间接自动聚合,例如“工作_XXX”
充分利用快捷方式;
通过添加提醒实现置顶功能
还可以为某条笔记设置提醒(不设置具体时间),从而间接实现置顶功能。
先笔记本后标签
这是为了即照顾自己的记录习惯又能控制印象笔记中的笔记本数量,举例如下
笔记本:读书笔记
标签:书籍类型+作者+其它维度
前期使用笔记本形式进行记录,后期删除笔记本添加标签整理,可以按照月为单位操作。
学会使用简化格式功能
从网页或者微信公众号中保存到印象笔记的内容往往具有非常复杂和奇怪的格式,可以使用简化格式功能,删除不必要的图片动图等内容,增加阅读流畅度。
表格的使用
建议慎重使用表格功能,如果要用最好也不要超过两列。
输出
使用对方注册邮箱共享某条笔记
添加若干其他人注册邮箱进行工作群聊,设定读写权限,建立协同文件
2018年底官方将会支持微信和QQ空间的笔记分享
规避雷区
让专业的工具做专业的事情
代码尽量不要写在印象笔记
大文件不要存在印象笔记,考虑坚果云(增量备份),百度网盘,可以在笔记里设定超级链接。
本地大文件另类“保存”骚操作
网页资源可以插入链接,其实如果想在一条笔记中保存一个本地文件(的位置)也可以。一种方法是把某个大文件的快捷方式作为附件保存,另一种方法是在插入链接功能中输入文本地址。你可以首先通过鼠标右键查看文件属性,复制文件地址。在笔记中插入的格式为:file:///C:/Users/fei/Desktop/schaid2018.pdf
结合实际情况,百度网盘分享链接也可以插入笔记内
思维导图可以选择认可度高的工具:XMind
大纲笔记可以使用体验很好的工具:幕布
导出pdf或者jpg文件再保存到印象笔记,贯彻all in one的技能
* 任务记录用奇妙清单,加工后执行
* 想法搜集-用奇妙清单搜集,随时整理
第二大脑变为随身垃圾桶
虽然录入阶段不用害怕做加法,但这不等于不需要做筛选和整理。
虽然秒搜快速,但是数据库太大也是会卡顿影响体验的
人为给电子笔记添加物理界限
尽量使用搜索功能,学会搜索的高级命令行
只用笔记本不用标签或者只会记录不会搜索都等于人为又给电子笔记增加了物理界限。如果你每次找一条笔记都是从笔记本组到笔记本再一条条翻,就需要转变自己的使用观念了。
工具之上的意识方法
什么是高效
关于什么是高效,我个人有三点理解。
分散信息流能尽量集中
现在获取信息的途径实在太多,把分散的信息流集中是提高效率的关键。接收信息的来源最好不超过5个,信息从接收到录入印象笔记最多不超过2级。
我目前的信息源包括:
微信消息和公众号
RSS 订阅工具
邮箱短息等通讯工具
得到、极客时间知识类应用
锤子阅读这类聚合资讯应用
信息流一般是三个途径:
专业类博客和文章:
RSS(Inoreader) 粗读 + 加星标记 > 印象笔记
微信消息公众号:标题快速筛选 + 文章首尾段粗度 > 印象笔记
其它:锤子便签> 印象笔记
微信聊天记录:多选>印象笔记
网页剪藏>印象笔记
邮箱邮件转发>印象笔记
多看app划线或者截图>印象笔记
clippings.io绑定印象笔记后可以导出kindle书摘导出到印象笔记
手机相册选择>印象笔记
集中信息可以快速搜索
这需要掌握各种搜索技巧,包括但不限于印象笔记、搜索引擎和本地文件等等
印象笔记的高级搜索实在太强大,看似只是一个简单的文字搜索,其实可以对笔记的创建日期、媒体类型、创建地点等信息搜索,而且还(部分)支持通配符与反选。除此之外,常用到的搜索语句可保存,以后可以直接点击以保存语句进行搜索。
电子笔记提高搜索效率 更有知识沉淀功能
做主题研究时候 搜索自己的印象笔记,快速获得高质量信息,让过去的付出不浪费
高质量的搜索可以节约生命
这里仅罗列几个高频搜索技巧:
搜索技巧
“加号”多关键词搜索
‘减号’不包含某个关键词
“双引号”精确搜索
“notebook”笔记本内部搜索
“intitle“标题搜索
“tag:医疗“包涵医疗标签的笔记
什么能记录
如果不知道笔记里能记录什么,不妨想想自己所处的角色和责任,如社会角色、工作角色、家庭角色和自我角色等等。每一个角色都会有不同的关注点,从每一个身份出发都可以找到不同的需要记录的内容。
此外,我们还可以每天重复一件简单的事情,例如每天用100字总结当日收获,每天拍摄一张照片加上10字以内说明。这次参加印象笔记六周年生日会,东东枪老师关于照片记录生活的分享内容就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每天一张照片,记录生活看似平常的点滴,一年时间你就可以出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摄影展。
什么是体系
概念和关联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础,价值观和方法论是在基础上进一步行动的前提,而基于价值观和方法论的践行则是我们感受世界和自我迭代的唯一途径。
所谓体系,首先要有秩序,这个秩序可能是时间维度也可能是逻辑维度,比如事情是需要做还是想要做,来源是自我总结还是二次加工。
其次要有关联,体现在印象笔记中就是笔记内部链接和相似笔记推荐功能以及标签体系赋予的不同笔记同一维度。
之后要有实践,所谓实践就是没有任务创造任务也要上。针对一个被动接受的任务,我们可以依次进行概念回忆、笔记搜索、思路整理、任务尝试和效果复盘;针对一个主动创造的任务(例如写作),我们可以依次确定主题、罗列概念和相关笔记、整理思路、初步写作、修改发表和总结反馈。
实践后的终极目标则是有迭代,根据实践效果或者文章读者反馈来进一步完善和升级自己的知识体系。
the end2018年8月19日 13:33:10陈森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