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杭州一个外买骑手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离开”人世,让很多人看完这条消息都为之震惊。
中年人作为家里的支柱,一旦倒塌会让一个家庭陷入困境,现在是平台也不管你,可能连保险都没有。
有没有发现当你在网上或抖音等平台看某类内容浏览得多了,系统就会不停的给你推送类似的内容。
前一段时间由于写作的需要,查了一下关于海岛的信息,发现网络就自动推荐了很多关于海岛的资料给我。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库早已将用户的喜好分门别类,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人群会收到不同的内容推送。
你越是看什么,系统越是会给你推送类似的内容。
更恐怖的是,同一则视频,不同的人看到的评论是不一样的。
前一段时间江西万年县的“佩奇”事件在网上大家都在看,我自己也刷到一段视频是同情佩霞的,就分享给了妻子。
晚上回家两人一碰头才发现,两人看到评论区里的内容是不一样的。
男方看到的评论都是从男性的角度出发,而女方看到的评论区内容都是帮着女性说话的。
在越来越智能的时代,大数据已经可以精准地将不同的观点推送给不同喜好的人。
看似我们每天收到各种海量信息,其实大数据的后台经过筛选,投其所好的推送给我们。
这种投其所好,极大地迎合了用户的喜好,看似高效便捷,却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信息垃圾之中。
它让我们看不见不同的观点,听不见不同的声音。甚至让我们产生它最懂我的错觉,最终让我们失去独立思辨的能力。
凡事都有两面性,如果一件事,只有一种观点,一种声音,而且还不断地被强化,这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
在这个便捷的网络时代,如果我们一味的沉浸在大数据给予的主题乐园中,我们终将自食其果,失去自我判断能力,成为乌合之众。
前一段时间打车和滴滴司机聊天,聊起他的收入问题,他说每天十一二个小时工作,收入差不多每小时30-40元。
这就是大数据控制了你的收入,让你不愿意舍弃这份工作,也发不了大财,只能够家庭的温饱。
每个成年人背后都有一个家庭,你辛辛苦苦的工作原来都是被安排的,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只能获取最低的收入。
前一段时间看到网上说很多奶茶店都在大量的关店,这些店原本是一个成年人走出的第一步创业,但在一开始就成为了大数据时代的牺牲品。
很多品牌都是利用大数据来吸引你投入第一笔钱,等你的钱投入之后,就没有管你了,生意能不能做起来对于他来讲已经不重要了。
如一个奶茶加盟店超过1000家,它就具备了品牌效益,每个月可能有5%的关店,已经没有办法影响它开店和加盟的好评。
毕竟这是个有钱能影响舆论的时代,很多为了钱,会写出自己都没有经历的事情,给品牌造势。
有时候我们以为通过网络,可以抵达我们不曾抵达的世界,最后却发现,我们的视野早已被网络画地为牢。
作为个体,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可接受的信息量也是有阈值的。如果信息茧房运用的好,会让我们更专注更聚焦,更容易成为某个细分领域的高手,才不容易被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