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漂泊在人的世界中。
人为何漂泊?
人为何感到漂泊?
你漂泊吗?
此时此刻,你正在漂泊么?
题记
在《张小秋的自由》中,我写道:“更不幸的是,我离开了它,仅仅是离开,因为我也没有去处,只是漂泊——看上去自由,其实是灵魂和精神的飘忽不定与不安。”
人,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这是关于人自身的首要问题。从作为个体的人的角度来看,从出生到死亡,活着作为人的存在方式,人会有怎样的生存状态呢?在这里,仅仅着眼于作为人的生存状态的一种:漂。
漂泊是不可避免的,人就是漂泊在属人的世界之中的。但是,人为何感觉到了漂泊呢?那是因为人从内心深处期许着一种安定与稳妥的状态,虽然这样的状态一直是靠自我反思是否依然处于漂泊的状态或者通过周遭环境的对比才可知的,作一个可能不是很恰当的类比,就像人类世界的和平是一直靠战争在维持的。这就是说,漂泊与安定并不是绝对的存在,也不是对立的、非此即彼的存在;人在漂泊中追寻着安稳,在安稳中恐慌着随时来临的漂泊。也正是因为对安定与稳妥地追求甚至是追逐,才使人感到了漂泊,感到了那种非安定与非稳妥从四面八方的涌入与袭来,或者深深陷入了非安定与非稳定的各种情绪中,随之而来的,孤独、寂寞与空虚,更加明显了和外化了人的内心的恐惧与不安。很多人,只是会简单地表达或者表述,感到不快乐,或者需要陪伴,或者没有目标,或者是没有存在感或者存在的意义。幸福感的缺失及对生存意义的反思也正是人在漂泊与非漂泊之间的状态,有人寻求改变,有人原地彷徨,有人消极放纵,也有人通过反思改善。
“北漂儿”作为一个社会群体也好,社会现象也罢,的确是表征和指向了一群人,及他们的生存状态。但是他们并不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虽然有人认为漂泊在异乡就是一件很特殊的或者与众不同的事情。我们需要承认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生活在自己出生的地方。在交通工具没有当今如此便利之前,人,至少不是人人都可以骑着马、赶着车、乘着船去到很远的地方,因为那个时代大多数可以出门的人都是靠着体力与双脚,还有一些根本不出门的人。
如今,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广州等大城市,外地人口的涌入的确是现实中的现实。在涌入的人口中,有的是为了读书,有的是为了工作,有的是为了看看,有的是为了实现梦想……在本来人口流动就是合法且合理的过度,作为所谓的本地人对外来人口的进入的反感是毫无缘由的。但是,一些本地人会以“原著民”的姿态对待着外来人口,以任何一种借口或者借口。在这里我不谈及这些,因为那毕竟是少数人对于他人的不理解与不尊重,而且这样的少数人在有人的地方都会存在。
如果说,漂泊是一种灵魂与精神飘忽不定与不安状态下的一种自由的表现,为什么如此多的人还要选择漂泊的生活呢?或者说,为什么人就一定要选择看上去稳定的生活呢?
我看过的一个节目,《中国好歌曲》,现在第二季都已经结束了。这是一个全国性的活动,参加这个活动的唱作人不光有来自大中城市的,还有来自乡村和小城市的。对于艺术而言,每个人都是可以享受艺术的美感的。已经参选的唱作人中,有的提到为了追求音乐以及与音乐有关的理想,远离了父母,放弃了原来的工作,可能40多岁了或者年纪更大都没有选择婚姻生活,或者在相对年纪较大的时候才生孩子等等,有的甚至在积极地追求音乐与艺术的同时都不认为自己是可以遇到一起生活的人。流行歌曲作为可以被大众广泛接受的艺术形式,可以带给我们精神甚至是灵魂的享受,当然,这是在这种艺术形式拥有众多的表现方式或者呈现方式的前提才实现的。但是,艺术创作,作为一种创造的过程,就必然会有其创造过程的艰辛与不易。
我想,在人追求某种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的时候,就难免漂泊,而且在这个时候,漂泊不过是一种外在形式——实质性的漂泊则是心灵与灵魂的归属感缺失,也是一种生存状态,于是才有了北漂儿、上漂儿等。有的人清醒地漂着,但是,依然是我想,大多数都是迷茫地漂着——就算清醒也逃不出生存之线与命运之铃。迷茫也是常人之态:生存之态,生活之态与精神之态。所以,常人很难不漂泊,尤其是漂泊在这虚无人世与对虚无的感知与恐惧之中。于是,追求、梦想、理想等乌托邦式的表述,才成为了另一种流行。
漂,不是一种自由,是一种不自由。现在人口中的“漂”,更像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人们口中的“跟你去流浪”中的“流浪”。我的感受,那个时代的,以及那个时代的人,因为心没有归属,于是身体也要去流浪。而现在的人漂,更多的是没有办法。
“某漂”这一词语,一般来说,某字会被大城市及其缩写占据,而不是中小城市。例如,北(京)漂,上(海)漂,等等,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听到过有人“漂”在曾经居住的城市——长春。当流行“流浪”的那个年代,去到没有人烟之处、寻找世外桃源、跑去沙漠等等,那些想法或者行动可以看做是对未知世界的继续探索,或者是表达对现实生活环境的无奈、厌弃与逃避——那是对城市喧嚣的无奈、对刻板的水泥建筑的厌弃与逃避生活在“城市”里。的确,城市是喧嚣的、浮躁的、快节奏的与拥挤的,尤其是现在,我国的一些城市,都不能用“大”来描述了,人口与面积的比例十分地惊人。但是,依然人口持续增加。也正是在这些城市里,人口的增加推动了房价的持续高价。于是,作为后涌入城市的大多数人来说,“漂着”即是随波逐流,也是随波逐流的后果。
或许,相对而言,在人相对多的地方,遇到的人能够更多人。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生活在城市和大城市里人还要把孤独、寂寞甚至冷漠时常挂在嘴边、放在心头呢?孤独、寂寞可以看作是人存在的常态。城市的不休不眠、浮躁喧闹、霓虹闪烁,是真实的吗?是真实的。那是把一个一个的人作为整体之后的杰作。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哪个人能够真正地不24小时不休不眠地一直浮躁、 持续喧闹,就像那夜幕中的霓虹灯一样耀眼呢?那样的作为个体的人,是不存在的,而且也不会存在。
那么,既然漂了,因为,就是那样生存的;于是,就漂吧。也正是不安的灵魂,也正是飘忽不定的精神世界,加剧我们探索世界的欲望。就算是随波逐流,哪怕是不清楚未来在哪里,甚至不清楚下一刻要遇到何人、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