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妈家里的油菜熟了,收割后需要拉到柏油路面晒干再碾出油菜籽。可是这两天老妈的脚疼的厉害,去医院治疗时,医生说打过针就要休息一段,尽量少走路。老妈一听就先说不治了,先把油菜收好了再说。
油菜这种作物,有些特别。收的过早,那籽粒不饱满,影响出油率,收得稍微晚一些,就容易炸到地里,又不能像捡豆子,麦子一样能把这些籽粒捡拾起来。因为它的油菜籽夹一旦特别熟,稍微一碰就炸了。所以老妈宁肯忍着疼痛,也要把这些成熟的油菜收割起来,不然这一季就白种了。
农村很多农民已经不种地了,一是因为工厂征用土地,每年给农户固定的补助,还有一个原因是一些专门包地的人,把各农户分散的土地承包,比较好经营。
可是,种惯了地的父辈们,一下子不让他们种地,他们的年岁有没有工厂招收他们打工,就会忽然无所适从。
也许,他们的劳动基因是镌刻在骨子里的吧!
闲不住的他们就会去“开荒种地”,路边巴掌大的一块也会充分利用,种上一小片青菜;树丛之间的荒地也会种上芥菜等这些不需要经常侍弄的植物,这一些油菜,也是老爸老妈开荒种的。
为什么老一辈的人,那么爱劳动呢?爱干活闲不住,好像就是他们的标签。
可是,与之对比的年轻人,是不喜欢田地里的劳动的。像我弟弟,既不喜欢做农活,也不会做农活,记得有一次挖个一米长的垄沟,就把手上磨了三个泡,老妈看到了就直接把人家给撵回了家。
年轻人有空闲的时候,他们就会消闲娱乐,玩手机看电视,怎么放松怎么来。老爸老妈他们不是在地里做活,就是在开荒。好像,这样才能体现他们的价值。
我最初是不理解的,觉得受苦受累也没多大收入,他们开的荒一季的收入,还抵不上年轻人的一顿饭钱。后来也慢慢理解了他们,劳动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像以前一样是为了生活的保障,过惯了苦日子的他们,似乎在用劳动这种朴素又虔诚的方式,表达着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和感恩,也在体现着自己的价值。
劳动,对于他们来说,更像是一种精神需要。
年轻一辈,或者更小的孩子的这一辈,他们对劳动的概念似乎只是因为生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