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星露,划开东边的天空,一缕高悬的鱼肚白,好似远天睁开了梦的眼睛。晓风挑开夜雾的轻纱,一丝丝清新悠然而来。接着,晨曦的光彩,挥挥洒洒而下,布满江苏常熟兴福寺的脸庞。醒了,醒了,两百年前的古寺。
十多年前我曾来到这里,不燥不热地不温不火地和游人们一样迎来了一个早晨。
兴福寺位于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麓,青嶂叠起,古木参天,飞泉石桥,气象雄古,颇擅林泉云壑之美。本寺创自南齐,倪德光(曾任郴州刺史)舍宅为寺,初名“大悲寺”。相传唐贞观年间,有黑白二龙交勇,冲迸成溪,遂成破涧,故又名“破山寺”。唐咸通九年懿宗御赐“兴福禅寺”额,遂兴福寺成为江南名刹之一。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亭勒石,立碑在兴福寺内,至今仍完整无损。名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即吟咏此处。
那天一片晨阳,躺在一块古瓦上,它是在聆听昨夜星辰的禅语么?还有一大片阳光,被早风荡漾着,荡漾着,越过晶亮的湿漉漉的屋檐,在寺院的古林上,缠绕出一叶一叶的诗句。晓风阵阵,古林静默,只有碧绿的树叶,悄语不休,好似佛语低吟。
我披着星露,在寺角古瓦的凝视下,踩着古林静默的身影,缓步走进这百年古寺。一进去,我便被一条小径亲切地拉着,好似被一个古老的永不醒的梦拉着,在一片竹林里曲折着延伸着所有的幽静细节。竹影婆娑,清香扑面,这正是我迫切需要的清净之梦。
出得竹林,就见深处,远着一大片花木扶疏,晨阳跳荡其上,娇艳欲滴。丛中,隐约禅房红墙,于片绿中透露着大智若愚的禅机。走过去,走过去,我穿过佛殿,步入禅院,阳光从那洞开的木门里探射进去。我想象,那摊开的佛经,是关于古今往来的缘分故事么?那静默的木鱼,是在沉思“一切皆空”的真谛么?
背景山石,不惊不喜地把打照在自己身上的晨阳,反照到古林之上,使其光影越来越分明,空气越来越明净。几只鸟儿仿佛有了灵性,也是欢静悦幽,怡然自乐地穿插于树枝之间,那声声婉啭鸣叫,倍显古寺其静。我想,风雨红尘,总是在鸟翅上滑落,荡然无存了。
于是我“禅悟”,来一个转身,便将“我”的喜悦色彩,涂抹在古寺一切的风物之上。一潭深水,隐着山光天色,敛收着古今过往,平静着四季轮回,安稳着日月交替。潭深明晰澄净,观之杂念顿逝。一个“空”字,便就造出我心中清净无扰的禅境。
这个时候,大自然的,人世间的,一切的一切,都被这所幽美绝世的禅院净化出无声。这是我的杂念消除净尽,我心境寂。蓦然,寺钟清幽响起,一声一声,空灵地和着晨阳,拂过古寺的屋脊,拂过古林的鸟翅,旋转于高高的山峰。于是,我于寂处,感受佛空的强烈,感受佛静的鲜明。
唐代杜牧《题禅院》: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
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