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企业的效率,均来自于组织的执行能力。而目前许多企业,执行力不强甚至低下,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那么,如何确保企业的执行力呢?鱼哥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唯一、统一的制度,可以使事情工作简单化
制度,是确保执行的基础,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就是规矩,是企业全体员工能够行动一致的前提和基础。任何企业,要使员工能够具有统一的行为,必须化大力气放在规则的制定上。企业的制度,是根据企业的愿景和使命来设置的,在完成愿景和使命的路上,制度约束员工的不是能干什么,而是不能干什么。
红军在革命的过程中,逐步总结提炼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是组织制度建设的典范。
制度一旦制定,就不允许灵活性。制度可以被优化,但一旦下发,就必须确保执行,不能因为某位领导或某位员工的特殊喜好而随意更改。
2、明确,充分的授权可以使执行明确化
充分授权,是确保岗位职责和功能完美体现的有效途径。企业中,高层为战略层,负责决策;中层为战术层,负责组织协调;基层为执行层,负责执行落地。企业聘用员工的时候,明确告诉他需要做什么,谁管他,他管谁,他工作的资源在哪里,这些清楚了,管理自然到位了,执行自然有效了。
授权的最大忌讳,就是越级管理,多头管理。多头管理,多头负责,必然会导致执行混乱。任何企业中,对某项任务,所有高层都负责,人人都负责,结果就是人人都不负责,这必将造成执行困难。同时,在某些企业中,存在领导的英雄情结,领导的英雄情结必然导致中层不敢在授权范围内决策,基层不敢按照中层的指令执行,最终导致信息不畅,耳听闭塞,打击大部分人员的积极性。
而所有层级的决策,都必须在授权范围内,未获得授权的决策,都会影响最终的执行。一旦授权,授权人必须充分尊重被授权人的决策,不要随意去否决,否则,还不如不授权。当授权人和被授权人在某项事情上意见相左时,必须尽快沟通并达成一致,切忌在未达成一致前向下级下达指令。
3、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杜绝推诿
岗位职责,简单来说就是明确企业中某个岗位在实现企业愿景和目标途中需要完成的任务,简单来说,就是规定“该谁干”或者“干什么”。很多企业一直存在岗位职责定义不清引发责任失位的老大难问题。任何事情主要出现问题,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层层上报,这种貌似层层负责的现象,实际上是上交问题,提交矛盾,推诿了事。
所有,在每件工作中,都要明确指定唯一的责任人,并且明确考核指标,避免一群人对某项工作负责,工作负责的人越多,就越没人负责。
岗位职责要形成标准并书面固化,一旦形成,所有岗位严格执行,不因部门而偏差,不因职位而特殊,明确告诉员工“该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
4、培养执行的习惯
很多事情,习惯成自然,企业中员工的执行力,也是如此。在部队中,有一项重要的制度就是“抓作风养成”,这里面透露出一个衡量军官有没有带兵能力的重要指标,就是会不会抓战士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们经常看到部队几乎每天都在一件事,就是“队列训练”,为什么要这么做,其实内涵还是为了提升部队战士的执行力。
我们都知道,复杂的事情简单做是为了把一件事情做出标准,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是为了培养遵守标准的习惯,而重复的事情认真做是为了确保事情完成的效果。
其实,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追求简单是提升效率做好的方式,而提升效率是节约成本最好的办法,节约成本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最快途径。
5、量化管理、量化考核
量化管理源起于美国,改革开放后被引入中国。泰勒提出,科学管理的五原则是:工时定额化、分工合理化、程序标准化、薪酬差异化及管理职能化。量化管理是以数字为基础,对关键的决策点及操作流程,实行标准化操作的管理模式。通过量化管理,企业能够很好地执行公司的战略目标,企业目标、部门目标和岗位目标紧密结合,保证了企业运作效率的最优和对公司战略的良好适应性。
在企业管理实务中,行事历是量化管理较为通用的工具。通过制定涵盖任务内容,任务目标,完成时间,完成责任人及任务验收标准的行事历,能有效确保工作的完成效率和质量。
量化考核就是将数理统计方法引入考核中,将整个考核内容分解成若干指标,以定量的形式为定性考核提供量化的依据,使定性更为准确,尽可能排除和纠正主观评价的偏颇。量化考核对于提高工作效率,督促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
目前企业管理中应用最广泛的量化考核体系是PBC(平衡记分卡),PBC是一种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将组织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的一种新型绩效管理体系。通过直观的图表及职能卡片,把部门职责、工作任务与承接关系层次分明、量化清晰、简单明了的呈现出来。
采用量化考核,不能为了考核而考核,量化考核本身存在的缺陷不容忽视。过度的定量的考核,会造成员工过度管制考核指标,而忽视工作的本身,同时也会造成员工承担的考核压力过大,特别是当量化考核指标制定不公平时,会造成员工的质疑,存在导致员工队伍的不稳定。
6、降低沟通成本
很多时候,企业执行力不强,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是企业内部沟通不畅。有效的沟通创造无限的价值,无效的沟通浪费无尽的财物。企业经营中,召开会议是普遍采用的沟通方式。通过把所有涉及部门,涉及人员组织在一起,通过会议的形式进行沟通,确实能达到快速沟通的目的,但是,如果开会不决策,决策不执行,执行不检查,检查不考核,那么,任何会议的结果都等于零。
沟通不畅的原因有很多,部门与部门之间因职责、利益导向的不同,总公司与分公司之间因观念,格局等不同,都会导致对事情的看法和做法不一致。我们要明确,沟通的目的就是达成基本一致,求同存异,沟通也是一个相互妥协的过程。沟通不能无极限,在沟通的过程中,要有相对和民主和绝对的集中。在沟通过程中,可以听多数人的意见,同少数人商量,最终高层管理者做决断。
企业执行力的提高,并没有一成不变的经验,每个企业都有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企业人员结构的不同,企业组织架构的不同,企业文化氛围的不同,都会导致企业执行能力的不同。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我们只有通过实际分析企业的基本情况,理论联系实践,才能逐步形成一套适用于自己企业执行力水平建设的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