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积极心理学之门》1~23页,第一章: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公元前400年,柏拉图就曾说过:“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给年轻人从正确的事情中寻找乐趣。”
而我们如今的教育似乎与乐趣渐行渐远,甚至背道而驰。有多少学生上课时不听课、趴着睡觉、看小说、鼓捣东西,我们用躺平和摆烂来形容他们,面对现实,身为教师感觉无能为力。这是教学二十几年来,尤其是近两年来特别痛心的一桩心事。
我企图去寻找解决的办法,几天前我在联盟群里分享了《向幸福出发》的报告,梳理自己的过程,也渐渐对“幸福”,对“积极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儿子给我下单了五本相关书籍,今天从这本《打开积极心理学之门》开始阅读和学习。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正确把握人生的科学,关注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人生阶段。
本书开头第一段就是建议你去问一下父母,自己出生时,他们第一次看见你的心情和感受。
我没有具体问过父母,我出生的时候他们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从他们对过往的描述中,好像他们对孩子的性别最为看重,毕竟重男轻女的时代,谁家都希望能有一个男孩来传续香火。可惜事与愿违,我们姐妹三个,没有男孩。
我倒是记得自己第一眼看到儿子时候的心情,在怀孕后期,随着他胎动次数的频繁,我隐约感觉他应该是个男孩子,果真如此的时候倒也不觉诧异。听到大夫向我汇报说是个身体健康的大胖小子的时候,十月怀胎的各种辛苦,以及生他所承受的分娩之痛,在那一瞬间感觉一切都是值得的。“身体健康”是我这个母亲最希望听到的最美好的语言。所以,此后随着儿子一天天长大,给他写祝福语的时候,我也总是不自觉的把健康放在第一位。
儿子出生的第一晚,老公留在医院陪护,半夜醒来,看到老公笨拙地抱着儿子,他怕儿子哭打扰我睡觉,然后他父子俩的那个画面就始终定格在我的记忆里。当有人让回忆自己最幸福的画面的时候,我立刻就想到了那一幕,灯光下,那个高大的身影小心翼翼地抱着娇小的小婴孩。
每一个孩子的降生,都承载了很多家长们的美好期望和祝福。期望和祝福可以有,但不要让它成为孩子的负担,也许背负的负担太重的时候,他们无力承担,这才选择了躺平。
凡事都有两面,有正面就有反面,有积极的一面就有消极的一面。学会从坏事中汲取教训,也在历经好事时不忘乐极生悲,这其实是古人早就留给我们的智慧。